第2章节(1/1)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后来长期加在《大公报》头上的“小骂大帮忙“帽子遮掩了它曾经的光环,不说张季鸾、王芸生那些直截了当批评国民党当局腐败、专制的社评,就是在国民党要求各报一律称共产党为“共匪“、称红军为“匪军“的压力面前,《大公报》也没有照办。毛泽东在延安见到《大公报》记者孔昭恺时曾动情地说“只有你们《大公报》拿我们共产党当人“,不会是无的放矢。张季鸾和蒋介石有私交是事实,但《大公报》从未放弃过独立的民间立场,始终如一地坚持了“四不“方针。王芸生一篇《看重庆,念中原》的社评令蒋介石<a href=https://..vip/Tags_Nan/ target=_blank>龙</a>颜震怒,《大公报》被停刊三天。胡政之曾说:“我办《大公报》,心里总拿《朝日新闻》作榜样,兼容并蓄。“有这样的胸怀和气度,他才会大胆起用青年萧乾编文艺副刊,不惮“南京下警告,工部局来传票“,发表范长江名动一时的通讯《陕北之行》、《动荡中之西北大局》,甚至不惜“违检“得罪当道。这些都不是一句“小骂大帮忙“所能轻易加以定论的。

从1934年元旦起,《大公报》开辟了“星期论文“专栏,由报馆以外的知识分子执笔,前后共有200多位撰稿人,包括教授、学者、专家、作家,还有个别实业家和军政显要。左、中、右各色人等都有,其中以胡适、傅斯年所代表的自由知识分子为主体,言论影响也最大。这是一份日报和知识精英结合的一次尝试,“星期论文“的出现是《大公报》成为中国知识分子论政平台的鲜明标志。无可争议,《大公报》代表了当时中国报纸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它的身影覆盖了一个时代,以它为代表,包括《新民报》系、“世界“报系、《文汇报》等在内的民间报纸,共同构筑了一个国民党专制下脆弱的公共舆论空间,那是值得我们长久记忆的“《大公报》时代“。

百年言论史上的最后一环是由储安平来完成的。1946年,也是9月1日,他在上海创办《观察》周刊,以“独立的、客观的、超党派的“追求,迅速成为“全国自由思想分子的共同刊物“。名列《观察》的78位特约撰稿人几乎都是一时之选,既有李纯青、杨刚等中共地下党员和赵超构等“中间偏左“的知识分子,以及张东荪、费孝通、许德珩、傅雷等参加了民主党派的知识分子,也有傅斯年、胡适、梁实秋等有真才实学的自由知识分子,更多的是像冯至、宗白华、钱钟书那样学有专长、不问政治的知识分子。他们汇合在《观察》的旗帜下并非历史的偶然,“五四“以后成长起来的知识精英,以“特约撰稿人“的身份聚集在一起,人数之众、阵营之强、影响之大,超过了当年的《现代评论》、《新月》和《独立评论》,这是一种精神集合,使那一代自由知识分子的道义理想在硝烟中放射出最后一次夺目的光华。储安平本人那些金石般的政论也达到了旧时代“文人论政“的最高峰,从《失败的统治》到《一场烂污》、《政治失常》,他为国民党的统治下了最后的断语,言辞之激烈、论述之精辟,无不令人叹为观止。

1947年5月,当国民党政府封杀上海《文汇报》、《新民报》等三报时,储安平和《观察》没有顾及自身的安危。当民盟被定为“非法组织“予以取缔时,1947年11月8日,《观察》竟在头条位置发表周炳琳、金岳霖等48位教授《我们对于政府压迫民盟的看法》,以及董时进《我对于政府取缔民盟的感想》。1948年7月8日,南京《新民报》遭永久停刊处分,国民党政府磨刀霍霍,当月17日,储安平还在《观察》发表了弥漫着一股浩然之气的《政府利刃,指向观察》。5个多月后,《观察》终于被封。储安平以他的执着、热情和勇气完成了百年言论史上蔚为壮观的谢幕演出,为一个黑暗的时代画上了一个感叹号,也成为世纪绝响。

回顾百年史,我同样忘不了新闻界、知识界群体三次争取言论自由和新闻、出版自由的浪潮。第一次是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为了废除袁世凯制定的可以任意解释、入人以罪的《出版法》,新闻界、知识界前后经过了将近十年的抗争和呼吁,“五四“之后逐渐形成高潮。从1921年到1926年,中华全国报界联合会、北京72个民间团体、上海书报联合会、日报公会、书业商会、书业公所等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北洋政府提出废止《出版法》的要求,北京先后成立言论自由期成会、新闻界争自由大同盟。最后,1926年1月27日,在段祺瑞主持召开的国务会议上通过了废止《出版法》的决议。

第二次浪潮发生在1933年,江苏镇江《江声日报》主办人刘煜生被顾祝同下令枪决之后,从镇江到南京,从上海到北平,乃至全国各地新闻界纷纷集会发表宣言、通电,呼吁保障新闻自由,上海新闻记者公会召开紧急会议,作出设立刘煜生案专门委员会等五项决议,239名记者联合发表宣言,《申报》、《生活》周刊等众多报刊纷纷发表评论,抨击当局摧残言论自由、草菅人命。全国律师协会等社会团体也要求追究、惩办责任者,于右任主持的监察院在此前后也依法弹劾顾祝同。在全国新闻界、人权组织、律师协会等各界社团的抗议浪潮中,国民党当局被迫于8月和9月1日先后发出《保障正当舆论》、《切实保障新闻从业人员》的通令。“9月1日“后来曾被新闻界自行定为“记者节“。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