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节(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2月4日,王韬在香港创办《循环日报》,无疑是百年言论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不是第一份中国人自办的中文日报,却是第一份中国人自办成功的中文报纸。在它之前,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创办了《昭文新报》,发行量很少,而且没多久即停刊了,几乎没有产生什么影响。与《循环日报》差不多同时,中国第一个留美学生容闳在上海创办了《汇报》,因为怕以言罹祸,创刊之初即以英国人为主笔。

而《循环日报》一出世就以“华人资本,华人操权“相标榜,真正迈出了中国人自办报纸的第一步。特别是王韬每天发表的那些评论开创了“文人论政“的先河,对中国言论史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在他之前,中国文人固然就有清议的传统,但只有到了19世纪70年代,在文明转型之际,他才在这一传统中注入了新的生命,赋予其新的形式。借助报纸这一

王韬在香港创办的《循环日报》

新的载体,他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表达自己对时事世局的看法,发出批评社会、干预社会的呼声,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也在本质上有别于以往的清议传统,这是近代与古代的差距。正是从王韬开始,一种新型的不以做官为目的、同时承担社会责任的知识分子诞生了。这一年,王韬46岁,正当人生的盛年。

被林语堂称为“中国报业之父“的王韬

在自己办报之前,王韬与西方文明有过长期的接触。他弱冠之年就在英国传教士主办的上海墨海书馆任职,从1849年到1862年的13年间,他协助编辑、校订西方书籍,参与了上海早期中文杂志《六合丛谈》的编辑工作。因为向太平天国上书,王韬成了清王朝的通缉犯,被迫流亡香港。从1862年到1874年又是漫长的12年,在英华书院翻译中国古籍的同时,他对西方文化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期间,他曾游历欧洲两年,还到过日本,眼界大开,尤其对报纸在英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有了直接的感性认识。在香港,他参与编辑过《近事编录》,也为《中外新闻七日报》撰过稿。这一切都为他创办《循环日报》准备了条件。

王韬办《循环日报》处处以英国《泰晤士日报》为楷模,“立论一秉公平,居心务期诚正“是他始终如一的追求,目的就是要形成公正的舆论,代表民心之所向。《循环日报》的一大特色即是评论多。在他执笔政的十年间,至少发表了近千篇评论,经常被《申报》等同时代的报纸所转载。透过他温热的文字,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既有中国传统文人远追三代、以古衡今的理想主义情怀,也有类似欧洲近代报纸那样的批评时政的锋芒。他主张学习西方,关注国际时局的变化,毫无遮掩地提出了“变法自强“的要求,这些都对康有为、梁启超以及孙中山等人产生了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不得不承认王韬开创了一个时代。他生在一个内忧外患的乱世,也是千年未有的转型易代之际,他没有什么显赫的功名,仅仅凭着一支笔、一个脑袋,以其言论和办报实践树立起了一个新的行为模式。

[记事]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