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亚东时报》创刊号书影
除了保留京师大学堂,慈禧太后几乎废除了所有维新新政,比如重新禁止士民上书言事,不准“妄议时政“,下令将康有为书籍版片销毁,废官报局,凡购买或阅读康梁所办报章者也一并严拿问罪。
令人不无意外的是,10月19日,以经济新闻取胜的上海《新闻报》竟在“国事骇闻“栏中刊出了康有为香港来函的全文。正被通缉的康有为在信中自称奉光绪密诏出国,“西后与皇上积不相能、久蓄废立之志“等。此信一发表就引起极大震动,急坏了张之洞、刘坤一这些封疆大吏,他们纷纷要求《新闻报》设法更正。但在报馆的英国主人和英国领事馆看来,这根本就不值得大惊小怪,对此自然是置之不理。
11月15日,日本人主办的《亚东时报》第四号以全部篇幅、以前所未有的大号字发表了批评慈禧太后政变和哀悼戊戌志士的文章,其中还有梁启超在日本所写的古风长诗《去国行》。该报在上海公开发行,澳门的《知新报》等广泛转载,迅速在知识界流传。此时离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殉难不过一个半月。
由于天津《国闻报》早在这年3月27日就假作卖给了日本人(5月3日,清廷曾发布“上谕“,要求调查《国闻报》“有无与外人勾串情事“),所以在百日维新被镇压后还能继续出版,客观报道了戊戌政变的真相,揭露清廷屠杀维新志士的暴行。
政变第六天(9月27日),《国闻报》就刊出新闻《视死如归》,率先报道了谭嗣同拒绝出走的消息:
初六、七日中国朝局既变,即有某国驻京公使署中人往康氏弟子谭嗣同处,以外国使馆可以设法保护之说讽之。谭嗣同曰:“丈夫不作事则已,作事则磊磊落落,一死亦何足惜。且外国变法未有不流血者,中国以变法流血者请自谭嗣同始。“……中国国家拟即日正法以儆效尤。
同一天,对康有为的脱险经过作了客观报道。10月21日、22日,连续转载香港《华字日报》文章《德臣西报访事在香港与康有为问答语》,披露戊戌政变的真相。
率先报道谭嗣同遇难详情的《国闻报》
清廷向日本驻天津领事提出查禁要求,遭到《国闻报》的坚决回击。11月3日、4日,《国闻报》连载发表《论中国禁报馆事》,这是政变后第一次刊出“本馆论说“,举例说:“上海之《文汇报》曰:‘中国之所以不遽亡者,犹赖有杨锐、林旭、谭嗣同等血性男子,节概能死事之人。’夫在中国视之则号为‘乱贼’,在局外各国视之,则称血性节概男子,而并以中国之不亡归功于此等能死之人。此诚所谓一先生之说不足以定天下之是非。“同时连续刊载上海《新闻报》的《康有为论》,并发表《本馆跋》,“天下至不平而大可伤心之事,莫甚于凭一家之私说而无两造之讼直,即如康有为一狱……“
在缇骑四出、白色恐怖的日子里,《国闻报》如此大胆执言,这一幕将永远载入激荡的百年史。实际上直到次年2月《国闻报》才被迫真的卖给了日本人。
远在澳门的《知新报》对戊戌变法功败垂成更是作了大量的回顾、总结,在为维新事业辩护的同时,发表了许多悼念“六君子“的诗文,清廷对此无可奈何。
11月12日,两江总督刘坤一建议对报馆采取缓和措施,以免纷纷改挂洋牌,徒叹无奈。16日,他又奏请免禁《农学报》、《商学报》这类倡导新学的专业报纸。12月,广州《岭海报》因为发表为康有为、梁启超辩解的文章受到当局警告,为免遭查禁的命运,从当月起改为德商报纸,改名为《德商岭海报》。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