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第二部分:关于金字塔的记载罗塞达石碑的奥秘(图)3
13岁时,他开始学习阿拉伯语、迦勒底语、叙利亚语和和科普特语.巧得很,不论他学什么还是做什么,也不论他有哪些未曾预料的机遇,都或多或少地无一例外地与古埃及文明有所关联;每当他动手研究一个新的课题,就无意中朝着古埃及问题走近了一步.为了考证中国古文和埃及古文之间有没有联系,他涉猎了中国古文.当然,他钻研的这些古文资料都是十分罕见的,没有傅立叶的力量,这在格兰诺勃尔是办不到的.就这样,1807年夏天,刚刚17岁的商博良根据手头所有的资料编出了第一部古埃及法老王朝的历史年表.这的确可以算一个大胆的尝试,因为商博良当时能够拿来用的所有资料只不过是《圣经》上的一些片段和零散歪曲的阿拉伯、拉丁和希伯来文资料,此外就只能参照一下科普特文本了.科普特语是惟一的与古埃及语关系较近的一种语言,直到17世纪埃及北部还在流行.商博良想到巴黎开展研究工作.教育当局获悉后,就让他自己命题写一篇论文.他们原以为他只能写出一篇普通的学生作文而已,谁想他居然构思了一本书,书名叫《法老统治下的古埃及》.1807年9月1日,商博良讲读了这部著作的导言.格兰诺勃尔市公学的全体老师当听众.身材瘦长的商博良笔挺挺地站在讲台上,态度严肃,脸上闪现着天才的神采,他用严密的逻辑和大胆的理论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老师们听罢大为赞赏,当场就选他当老师,加入了他们的行列.雷瑙尔顿校长起身拥抱了商博良,说:"根据你已经取得的成绩,我们才选你当老师的.但我们深信,你未来的成就远不止这一点.我们相信你不会辜负我们的期望,也相信你将来成名之后不会忘却这些最先发现你的天才的人."商博良就这样一下子从学生变成了老师.从公学出来以后,商博良就昏倒了.这时,他是一个极为敏感的少年,他的性格对情绪波动的反应十分强烈.他是一个天才,许多人都知道,他那早熟的智力已经出了名了.他的身体的发育也超出了实际年龄,例如他刚一毕业就决定成家,这完全不同于少年的初恋.
第二部分:关于金字塔的记载罗塞达石碑的奥秘(图)4
他知道巴黎是欧洲的文化和政治中心,也知道自己马上就会进入事业上的新阶段.商博良和哥哥一道坐长途马车奔波了70个小时,终于到了巴黎近郊,他的心已从现实转入了憧憬.那老得发黄的纸草仿佛就在他的眼前,那几十种不同的声音仿佛就在耳边响起.他想起了罗塞达石碑;在辞别傅立叶的时候他已见过这碑的手抄本.那些雕刻在玄武岩上的象形文字时不时在他的脑海里浮现.根据可靠的传闻,在兄弟俩坐车前往巴黎的途中,商博良突然道出埋藏在心里的话.他对菲济克说自己原本想干什么,而现在突然看到自己已有力量去实现夙愿了.黑眼睛在他那黄脸上闪着光:"我要把象形文字破译出来,我一定能够做到."
当时的人们普遍认为罗塞达石碑的发现者是道特普尔,又有人说是布沙德.但调查证明,布沙德不过是一个指挥士兵们在拉齐德要塞废墟上进行发掘的军官,他本人并没有发现这块碑.这个要塞位于尼罗河畔,在罗赛塔西北约四五英里远,后被法国人改称朱利安要塞.负责把罗塞达石碑运到开罗的是布沙德.实际上是一个不知姓名的士兵挖出了罗塞达石碑.估计这个士兵大概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或者最少有些考古常识,所以能看出这块石碑是一件稀罕之物.要不然,他可能是一个愚昧而又迷信之人,当他看到碑上石刻的一堆符号时误以为是些符咒,就大呼小叫起来,进而让布沙德知道了这块碑.约有桌面大小的罗塞达石碑,3英尺9英寸长,2英尺4英寸半宽,为11英寸厚.碑体是磨光的玄武岩,"硬得像榔头".三段文字镌刻在一面上,历经2000年的风沙侵蚀,已变得有些模糊了.第一段象形文字,11行;第二段通俗体文字,32行;第三段希腊文,54行.
希腊文!这是能够看得懂的!拿破仑手下那位懂希腊语的将军马上动手翻译第三段文字.这是一道教令,公元前196年由埃及教士起草的,内容是歌颂托勒密.埃庇范努斯的功绩的.亚历山大的法军投降之后,这块石碑和法国士兵从埃及弄出来的大量文物一道被托运进了大英博物馆.幸好"委员会"早已安排人把所有文物包括这块石碑做了石膏复制品,并运回到巴黎.学者们就聚集在巴黎周围对这块石碑进行对比研究.为什么是对比研究呢?因为这一段文字的排列形式本身就说明了它们的内容是相同的.《埃及信使报》曾经说过,在罗塞达石碑上能够找到一把打开这个逝去的王国的钥匙,借助它有可能"用埃及人之口来说明埃及".在正确译出第三段希腊文后,再想办法找出那些象形文字同希腊文字之间的联系,这应该说并不太难.参与这项破译工程的都是当时最著名的学者,工作在英国(应用罗塞达石碑原件)、意大利、德国和法国同时开展,结果却没有一点成绩.这些学者无一例外地犯了同样的一个错误.想从这些象形文字里找出希罗多德的框框里的东西来,这就是他们的错误.这是一直存在在人类头脑中的一种典型的错误观念.必须像哥白尼那样彻底转变观念,必须有冲破传统束缚的气魄才能揭开埃及文字的奥秘.菲济克原先有一位老师名叫德.萨西,住在巴黎.德.萨西其貌不扬,却是一个享誉国际的学者.菲济克带着弟弟去拜见德.萨西,在德.萨西面前,17岁的商博良却用平等的态度说话.这还不足为奇:六年前,商博良在傅立叶这位名人之前也持同样的态度.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