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节(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其诺防线相对峙。齐格菲是德国13世纪初民间史诗《尼伯龙根之歌》 的 英雄,相传以龙血沐浴后,全身刀枪不入。防线以此命名,含有不破之意。1945年3月,为 英美联军所突破。1939年,德国生产了8295架飞机。这一年,德国的军

火生产 , 比英、法两国的总和还多一倍。希特勒对大规模扩充军备的目的是直言不讳的,他说:"从 原则上来说,我不是为了不打仗才建立国防军的。我一向都有打仗的决心。迟早我总要解决 这一问题。"

面对纳粹德国扩军备战的疯狂行动,英国、法国和国际联盟理事会,除了发出空洞的警告外 ,没有采取任何实际的惩罚行动。然而,希特勒并不安于已取得的成就。他认定,现在又该 来弹弹他那爱好"和平"的调子,借以麻痹英法

美,以便乘西方缺乏准备时,打它个措手不 及。此外,他还想看看是否能在团结起来对付他的大国中间钻个空子,借以离间他们之间的 关系。

1935年5月21日晚上,希特勒又在国会发表了一篇"和平"演说。这次演说是他最动听的, 而且无疑是最巧妙、最能迷惑人的演说之一。希特勒当时显得心情舒畅,流露出一种不仅自 信的,而且使听众感到意外的宽容与和解的精神。

演说词中没有对凡尔赛和约国家进行谴责 和表示不满。倒是有许多保证,说他所要的只是在对大家都公正的基础上的和平谅解,他不 要战争;说战争是没有意义的,没有用处的,而且是令人极端憎恶的。他说:

过去300年中欧洲大陆上所流的血,跟这些事件对各国所产生的后果,颇不 相称。到头来法国仍旧是法国,德国仍旧是德国,波兰仍旧是波兰,而意大利仍旧是意大利 。帝王的野心、政治欲望、爱国偏见,造成了大量流血……如果

这些国家仅仅把它们的牺牲 的一小部分用在比较明智的目的上,成就无疑会更大而且更永久。

希特勒宣称,德国丝毫没有要征服其他国家的念头。德国要和平,是基于它 的基本信念。它要和平还由于它认识到这样一个简单而朴素的事实:没有一个战争可能在本 质上改变欧洲的苦恼,每一次战争的主要后果是摧毁国家的精

华。他声嘶力竭地喊道:"德 国需要和平,希望和平!"

希特勒继续在和平问题上大做文章。到最后,他还提出了维护和平的十三点建议,这些建议 看来非常冠冕堂皇,因此不仅在德国,而且在整个欧洲都造成了深刻而良好的印象。他在这 些建议之前却有一段提醒人们注意的话:

德国已向法国庄严地承认和保证了它在萨尔公民投票后决定的边界……我们 从而最后放弃了对阿尔萨斯-洛林的一切要求,为了这块土地,我们曾经进行了两次大战… …在不咎既往的情况下,德国已和波兰缔结了一个互不侵犯协定

……我们将无条件地信守这 个协定……我们承认波兰是一个伟大而具有民族意识的民族的国土。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