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节(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德国人是不能靠石头和沸油将苏联拒之于城门之外的,但受过训练和有良好装备的德国城防部队可以在城市郊区伏击敌军坦克与机械化部队,相机在城市四周设置坚固的防御阵地,迫使苏军逐房进行战斗,用这种办法可以比较容易地拖住苏军。由于苏军大多为装甲部队,步兵很少,因此,在开阔地形上,苏军具有可怕的威力,一但在街垒战斗中,苏军不得不走下坦克,一排办公大楼足可以消耗苏军整整一师的兵力。但什么力量都无法阻上苏军的坦克炮消灭建筑物里的抵抗力量,防止苏联的工兵在阻塞的街道上为部队爆破出一条前进通道,阻止苏联的炮兵向城区倾泻炮弹,无论这种射击多么徒劳无益。发生在斯大林格勒和贝鲁特的事情说明,进行那种防御就等于毁灭这座城市,尽管防御过程中进攻者的力量也受到削弱。

对于象苏联这样的步兵较弱的机械化部队来说,在城市街道、甚至在郊区进行战斗是最糟不过的事情。 [ 注:低矮且四面不坚固的城区住房和商业建筑诚然不能象传统的乡间石砌房舍那样作为阻碍坦克的实际障碍,但它确实可以为在其间活动的防守部队提供复杂的掩护条件,使这些防守部队可以从隐蔽的地方对道路和街道组成交叉火力。装甲车要想不冒巨大危险从这些建筑中碾开一条通道是不可能的,因为现代建筑地下室上的顶层板很薄,地下室极易成为坦克的陷井。 ] 然而,西德政府很可能并不愿意将它的几座最大城市变成战场,如果在非核纵深防御的背景下苏联军队即将开进汉堡、迫近法兰克福并到达纽伦堡的边沿地区,西德政府可能同意按联盟的计划作战,即用远程核武器打击正在进入西德领土或正在东德和捷克向前线运动或仍在苏联本土的入侵者的部队。但西德政府肯定不愿意重演柏林1945年的悲剧、把自己的城市当成战场。在1945年的柏林之战中,德国人发现,炮击和坦克炮火几小时造成的破坏比1000架飞机进行轰炸所造成的破坏还要严重。

由此看来,无论是否进行游击战,纵深防御对中央战线来说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只从开始时对付苏联战区战略的角度考虑问题,纵深防御的方案似乎很诱人,然而一旦我们考虑到苏联可能采取的反措施,这个方案的脆弱性就暴露出来了。然而在西德和中央战线适用的方案在其它地方并不一定适用。因为西德和中央战线这一特定的战区有三个特点:第一,这一地区没有重要的地理障碍,如高山;第二,从整体来看,这一地区纵深很小;第三,这一地区有几个具有重要价值的大城市,而且非常靠近受威胁的边界。

同样是纵深防御的战区战略,如果在其它场合下采用,比如说,在美国远征军防御苏联入侵伊朗油田和靠波斯湾的阿巴丹地区时采用,可能会取得非常令人满意的效果。苏联边境距阿巴丹500多英里,其间有许多交通不便的山地,美军有大量机会利用轻步兵和直升机在广阔的地带进行阻滞战斗和发起骚扰性进攻,并在以后有充足的余地从海岸地区调集重兵发起反攻或简单地阻拦苏军。实际上从最近发生的战斗中从我们已经看到,伊拉克于1980年9月发起进攻时,伊朗通过在广大地区实施纵深防御首先成功地遏制住然后胜利地击退了伊拉克的入侵。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在1927年苏维埃政权成立后发生的战争中,完全是由于俄国幅员辽阔、有实施纵深防御和弹性防御的充分余地。才使苏维埃政权生存下来。它用纵深防御守住了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各个车站,打击白军和乌克兰地方民族主义者的红军骑兵部队则采用了弹性防御。同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成了苏德两方交替实施纵深防御和弹性防御战区战略的大舞台。

至此我们可以看出成功的纵深防御必须要有辽阔的幅员(弹性防御需要的更大)。在我们得出这一不足为怪的结论时,战略的反常逻辑又在起着作用:持续保护的地区越少,最终保全整体的可能就越大,因为处处保全必然消耗战胜敌方进攻所需的力量。当不得不按主次缓急的顺序处理问题时居民的重要利益和国家的重要利益很容易发生分歧,就象地方居民的利益与宣称为他们利益而战的游击队员的利益肯定会发生分歧一样。一方面,个人寻求的是对个人生存不间断的保护,另一方面,作为一个集合实体的国家,在困难的情况下恰恰需要暂时中止这种保护才能最有效地确保自己的生存,正象游击队员为不失去隐蔽性这一主要法宝而必须做的那样。只有靠前沿防御的方案,居民个人与国家的利益分歧才会消除,因为集体防御的目标就等于保护每一片领土。正因为如此,前沿防御方案最适合注重个人的民主国家的口味,尽管它与民主国家的根本生存未必相容。

第十章 战区战略Ⅲ:遮断和突然袭击

爱德华·鲁特瓦克 [美国]

[出自《战略——战争与和平的逻辑》] 1992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