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在交代后事时,刘备哀婉地告诉诸葛亮:“你的能力比曹丕高十倍,一定能安定我国,成就大业。如果我的儿子可以辅佐,那就辅佐,倘若不行,你便取而代之。“
诸葛亮流泪回答:“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刘备的这段托孤之言,历来都有正反两面的解释,有人说这是君臣相互信赖的最佳典范,也有人说刘备临死前还不忘耍心眼儿,迫使诸葛亮不敢动谋篡的念头。
笔者在这里就不凑这个热闹了,不过翻阅三国史料,类似这样的托孤,在当时还是满流行的,孙策托孤张昭跟周瑜、刘表托孤刘备时,都说过类似的话,现在轮到刘备托孤,他这么说一点都不奇怪。
至于刘禅,这位未来的大汉皇帝,蜀中最高统治者,那年已经十七岁了。不过他显然是个很低调的孩子,自从被赵云从孙夫人手上夺回来之后,我们就对他的人生一无所知。
理论上,刘禅应该从成都到永安见他老爸最后一面,站在病床前听父亲说出临终遗言,或是身为帝国君主才能够知晓的国家机密,但史料上并未记载这感人的一幕,我们也不排除刘禅从头到尾都留镇成都,没去永安,刘备最后的吩咐是透过一道遗诏送到刘禅手上这种可能。
说是遗诏,倒更像是一封家书。
开头刘备先是交代了自己的身体情况(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杂他病),并告诉刘禅:“我活到六十三岁,已经够本了,放不下的只有你们兄弟。听射援先生说,诸葛丞相最近常常夸奖你的智识和气量,说你已逐渐成长起来了,果真是这样,那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你要继续努力!“
接着,便说出了那句被后世引用了无数次的名言:“只要是错误,再小也不要犯,只要是善,即便是小善,也要做(‘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要知道,唯有贤德才能服人,你老爸我德行不够,千万不要学。你要多读《汉书》、《礼记》,有空再读《诸子》、《六韬》、《商君书》等,可以增长知识。我听说丞相手抄了一套《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但还没读过就在路上遗失了,你可以再让丞相抄一份。“
从这份遗诏中,可以看出刘备是个很注重下一代教育的人(这与他的母亲相似)。他给刘禅开出的书单,和当年孙权给吕蒙开的书单相近,包括了史书跟兵书,对于生存在乱世的人来说,政治与军事是求生的不二法门。
稍有不同的是,刘禅注定要当皇帝,因此刘备的书单中多了《商君书》和《礼记》两部,前者是法家经典,帝王学的基础,后者则是儒家制度的阐述。而他着重提到的诸葛亮那些所谓的手抄本,一概是法家经典,由此可见以法家的理论治国,算是刘备与诸葛亮共同的理念。
嘱咐完太子,刘备又记挂起另外两个儿子,鲁王刘永跟梁王刘理。这两个孩子,年纪不详,总之小于刘禅。刘备在临终前将刘永叫到床前,吩咐他:“我死了以后,你们要将丞相当成父亲对待,好好听丞相的话。“
交代完这一切后,刘备终于可以瞑目了。
许多与他同一时代的大人物早已化为尘土,在历史的洪流中安息,如今终于该轮到他了。在弥留之际,他或许会回忆起幽州的漫天风沙、家门口的那棵大桑树、黄河岸边万头攒动的黄巾难民、许都中送往迎来的高官显贵、襄阳城内的歌舞升平、长江上的熊熊火光,以及他曾经拥有却最终失去的亲人与伙伴。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