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节(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是为序。

(茅家琦先生系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江苏省历史学会会长;张连红先生系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教务处处长)

前言

前言

黄埔系是中国国民党与国民政府内部一个最重要的军政派系,是蒋介石及其政权的重要支柱,在中国大陆横行二十余年,1949年退居台湾后,仍在各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黄埔系的首领胡宗南,则是蒋介石最宠爱、最重要的军事将领,其一生历经黄埔建军、东征、北伐、内战、“剿共“、抗日战争,直到1947年指挥进攻占领中国共产党的首府延安,转战西北,官至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西安绥靖公署主任,成为手握几十万重兵、指挥几个兵团的二级上将与名震一时的“西北王“;但曾几何时,他随着国民政府的冰山崩塌,也迅速从其“事业“的顶峰上跌落下来,从陕北败退到关中、从关中败退到陕南,从陕南败退到四川,从四川又败退到西昌,最后,其部几十万军队土崩瓦解,烟消云散,胡宗南只身逃回台湾,遭弹劾,受冷落。但他又挣扎着站起来,先后出任大陈岛与澎湖岛的国民党军“司令官“,直至1962年2月油枯灯尽病死台湾。无疑,胡宗南是民国史,特别是民国军事史上的一位重要历史人物。要深入研究民国军事史、北伐战争史、抗日战争史、解放战争史、国共关系史乃至台湾近现代史,都不能不研究黄埔系,也不能不研究黄埔系的首领人物胡宗南。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黄埔系以至胡宗南,都一直是民国史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时至今日,无论是大陆地区,还是港台地区,都还没有出版详尽科学的学术专著,甚至有关的研究论文也很少,有的只是一些零星片段的回忆文章,以及台湾地区出版的年谱、纪念集之类,既缺乏史料的翔实性,又失之于判断评价的感情偏颇。因而使得广大读者对胡宗南等黄埔系人物缺乏系统、真实而深刻的了解。

笔者作为一位中国近现代史与民国史的研究者,有鉴于此,多年来一直想写出一部胡宗南传记,并要求此传记达到:史料务求详尽而准确,立论务求客观而公允,文字力求流畅而生动,全书力求既有学术性又有可读性。

但是,要达到这样的目的,何其难!除作者主观的因素外,客观困难也不少。首先是胡宗南一生经历史事太多,史料浩繁而复杂,有许多散失在海峡彼岸,搜集阅读之困难可以想见。而对胡宗南这样一位极其复杂的历史人物作出科学评价,则更是难上加难。有人慨叹研究现代史比研究宇宙史还难,不为无因。基于此,曾使浅陋如笔者一度想搁笔。

但历史工作者的责任感,师友的鼓励与帮助,使我终于坚持下来。而近年来现代史研究与写作条件的大大改善,大量史料(包括港台地区的史料)的公开发布与得以阅读,给我提供了很大方便。尤其是我读到周恩来关于胡宗南的书信与讲话等,更使我在研究与探索的路上,信心大增。在1965年7月16日,即胡宗南病逝三年多以后,周恩来在一次谈话中,谈到了胡宗南。他说:

胡宗南,我和他打过交道,他一生反共或者主要方面是反共的,但听说他进黄埔前当小学教员,蛮有点正义感;进黄埔后,他和蒋介石搭上了“老乡“,跟着蒋介石跑,这当然不好。但在上海、在黄河流域,他也抗击过日本侵略军,兵败大西南,也对抗过蒋介石……要写好他们,还是鲁迅先生总结《红楼梦》的经验,“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