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节(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具有一流设备的奉天基督教青年会,不仅是本地青年想往的场所,也是当时在沈阳的国际友人经常光顾的地方。在这里,阎宝航不仅结识许多社会贤达、有识之士,也结识了不少西方友人。他同澳大利亚籍的美国人端纳{4}(W.H.Donald)的交往也是从这里开始的。正是通过同这些友人的交往,阎宝航初步了解了西方国家的政治与文化。

早年,美国牧师穆德等所以选择大南门景佑宫作为青年会会址,并大兴土木,主要是他们很重视同奉天当局的关系。这儿距大帅府近在咫尺,与其往来极为方便。这里大量的西方图书和各种生动的活动,吸引了沈阳的许多青年,也吸引了风华正茂的张学良经常出入这个“YMCA“,并通过英语教师约瑟夫?普莱德与西方友人进行交流。早年在1917年,张学良加入奉天基督教青年会,以后任会董。普莱德知道张学良喜欢网球,便在青年会建设一个网球场。1922年,普莱德又将网球场进行了扩建。这样,张学良不仅是这里英文夜校、德育、科学讲演的积极分子,也是这里网球场上的常客。张学良自己回忆这段往事时说:

年轻的时候我特别喜欢运动,我加入了一个叫“YMCA“(摩登)俱乐部的网球俱乐部。会员都是外国人,只有我一个中国人。当时我只有十七八岁,喜欢打网球。自己家里运动场太窄,在俱乐部可以打网球。这样我和西洋人接触的机会渐渐地多起来。当时我的老师叫普莱德,他担当奉天“YMCA“总干事,因此使我得以加深了同“YMCA“的关系。我常去“YMCA“,打网球,打乒乓球。

当然,张学良在青年会不仅学会了打网球、乒乓球,也学会了开汽车、驾驶飞机。张学良还常接于凤至到这里打网球,参加“费尔会“(展览游艺)。据说当时奉天放映的第一部有声电影,就是张学良带到青年会三楼放映的。

阎宝航同张学良的交往就是从青年会开始的,不过那时他还在两级师范读书。由于他们经常参加青年会活动,彼此都有良好的印象。阎宝航被聘任青年会干事之后,他们的这种交往逐渐增多,阎宝航经常陪同张学良参加各种活动。起初,他们更多的是上英文夜校,可以说他们是夜校的同学。他们在一起常以英语交谈。此外,他们还经常共同光顾青年会藏书丰富的图书室。在这里,他们如饥似渴地阅读书报,开始接触西方的生活方式,深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开阔了视野。正是通过这些交往,阎宝航同张学良成为莫逆之交。青年会总干事普莱德对阎宝航的注意与兴趣不仅仅看中了他那种为人随和、与人为善的品格,以及他具有善与交往的社会活动家的组织才能,也看中了阎宝航同张学良这种亲密无间的关系。关于这一点,从奉天基督教青年会新大楼的修建一事,便可见一斑。

1919年,张学良在东三省陆军讲武堂第一期炮科学习期间,利用节假日仍到青年会参加活动。有一次,他们在一起聊天时,才了解到阎宝航已是有家室的人了。他建议阎宝航将妻女接来奉天,他问阎:“你为何不接嫂子进城?莫非你嫌弃发妻不成?“阎宝航笑道:“耶稣的信徒,哪里会那样无良心!我正在考虑将他们接来!“张学良说:“好,下次我来能见到嫂子才行!“

奉天基督教青年会会员,大部分是青年学生。阎宝航任青年会学生部练习干事,工作对象就是青年学生,很是繁忙。张学良建议他带家室来奉天的时候,他到青年会工作尚不到一年。每月收入由原来教汉语的7块奉票,涨到25块。按说,靠这个收入维持妻女的生活是没有问题的了。但这时的贫校仍很艰难,他每月要拿出一半钱来补贴贫校,这样,妻女来了,生活不是照样很艰难么!不过他认为,高素桐也是个穷苦人出身,她是能过得苦日子的。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