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节(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阎宝航对高素桐说,我留学四年,你能不能利用这个时间读点书呢?高素桐说,25元钱过日子都不够,哪念得起啊?阎宝航说,安东(今丹东)附近有个大孤山,那儿有个外国教会办的救济院,叫<a href=https://..vip/Tags_Nan/ target=_blank>孤儿</a>院。你到那儿,可以跟着念书,不收学费,还可以学织花边手艺。小孩子上学也不要钱,他们搞教育很有名,我去参观过。又有奉天基督教青年会普莱德介绍,你既可受四年教育,又学会织花边的手艺!高素桐说,哪有这么好的地方啊!行啊!你念四年书回来,我也毕业了。我们有了着落,也免去你后顾之忧,一心学习就是了。事情就这么决定下来了。

自从搬进省城后,一家大小的饮食起居,全靠高素桐一人照料。虽说是粗茶淡饭,但靠着高素桐的勤劳贤惠,夫妻相濡以沫,家人和和睦睦,日子过得还算甜美。1926年,阎宝航夫妇已生下四孩子,两儿两女。幸大女儿明诗帮助母亲看护弟弟妹妹,减轻高素桐的家务负担,使她有空上贫民识字班,补习文化。阎宝航出国前高素桐已补习完高小课程。阎明诗回忆说:

我妈有一天跟我说,你爸爸要上国外念四年书,回来可能不说中国话了吧。我说,备不住。妈说,那我也得念英语啊!我说,你高小国文还没毕业,还念英语?妈说,你帮妈看孩子,青年会有个英文补习学校,我也去念四年。我说行啊!以后我母亲就去上英文学校了。她学习很用功,学了单词怕忘,回来就教我,所以我的英语是从母亲那儿学的。妈妈下学回来用英语叫门,然后让我用英语问:谁呀?请进!请坐等等。我们家的器皿凡是能贴的都被她贴上用英文书写的名字,她还用英文“pause“(钱包)一词给明诗起个小名“小佩儿“。

这年夏秋之间,阎宝航把高素桐和孩子们送到大孤山基督教堂,便去补习英文了。

所谓大孤山教堂,实际上是一所由丹麦女教士办的救济院,不但收留孤儿,也收留无依无靠的老弱病残。救济院不但办学校,供老弱病残和孤儿上学,还有诊所、织花边工厂。到大孤山后高素桐在工厂做工学手艺,晚上还要上夜校学文化,明诗则负责看护一个妹妹和两个弟弟。

救济院里的生活不像想像的那么好,吃包米面、高粮米粥,勉强糊口。同时由于水土不服,全家都患上皮肤病。阎明诗回忆说:

天气渐渐冷了下来。孤儿院流行皮肤传染病,为了隔离,我们一家人被安置到一个闲置不用的两间食堂的外间屋。这儿炕上潮湿,门窗不严实,屋里又阴又冷,每到夜间刮大风时,门窗拍击,响个不停。炕上跳蚤较多,身子被搔破,孩子们都被感染上了疥疮。我患的是脓疥,满身满脸,眼皮肿了,嘴角烂了,吃饭张嘴都困难。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