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节(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诗人的精神刀锋不够犀利,剥不开生活现象的硬壳,把捉不住事物的主流或本质意义,这就大大降低了诗篇的感人力量和教育作用。让我们举苗得雨的诗作例吧。苗得雨的诗,大部分都是拖长拉沓,表面叙述,很少富有思想力量的诗句,不能给人留下持久的印象。《密植玉米丰收》一诗,长达123行,只讲了密植玉米的操作技术:增施十五斤过磷酸钙,捎带一车净麦粮。这些宝法才得来,专攻粒结大棒。如果作为农业技术常识讲话,那是可以的;但作为一首诗发表出来,读者也就有权利向诗人发问:你打算告诉我们些什么呢?……最近,我们看了一些年轻诗人的手稿,更多的诗是缺乏有力的深刻的思想。这缺陷可以说是相当普遍的。比如,小学教师丁霖,在他的手抄本里有不少像下面的作品:

晴朗的四月的深夜明亮的银白的月光我躺在床上窗口吹进来一阵诱人的芳香这是什么花在夜间开放我从窗口看去一片白茫茫的月光我走到外面想找那放射香味的树香味像突然消失了只有风吹叶子沙沙作响我重又躺在床上窗口又吹进来那股香味再看去,还是那银光盖着大地我猜想是一棵紫丁香——《我猜想是一棵紫丁香》

(一九五五年四月二十五日)

第二十六章(3)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如果看作是诗人的一种感觉,也是莫名其妙的;如果说是诗人在传达一个印象,也还是模糊不清的。读过之后,猜想不出诗人为什么写它,不能了解诗人想说明什么。在诗里面,如果没有广阔的概括,没有感人的句子,只表达一个转瞬即逝的个人的印象,这是没有意义的,更何况作为一个印象也还不够明晰。很可能作者曾读过一些在敌伪统治时代泛滥在报刊上的无病呻吟的滥调,这影响是极不健康的。作者另一首短诗《在紫丁香下面》,也是四节十六句,前三节的内容是:“在……宿舍前面,有一片翠绿的竹林,紫色的丁香花儿,伴在它的身边“,诗人很想“折上一枝,放在我床前“,最后一节是:

那坐在竹林下面的青年在思索什么那枝头上飞着的小蜂怎不敢落下来我决不能去折这大家所爱的花朵但我想那怕站一会在这紫丁香花的下面(一九五五年四月二十二日黄昏)这诗也是思想贫乏,感情空虚。什么动机推动着诗人写出这几行诗句呢?如果说用意在提倡爱护公共财物,那就太简单,如果说还象征着什么,那么,是什么呢?

像这样的作品,在报刊上纵然不多见;但是从大量的手抄稿中看,还是有一定代表性的。仅仅是传达这种或那种感觉和印象,描绘这种或那种图画和场景,没有时代的影子,没有明确的思想,是它们共同的特点。学习写诗的人,如果从这种写法开始,那就是从起点上就误入歧途了。这说明作者还缺少写诗的基本修养。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