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节(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5月14日,公木和孙用一起去塞尔苏村探访诗人尤若夫·阿蒂拉(1905-1937)的墓地。尤若夫·阿蒂拉仅比公木大5岁,生于布达佩斯一个贫苦工人的家庭中。他的第一个诗集是十七岁时出版的,此后更写了大量的“完全符合于现实地暴露了1930年左右的工人阶级的苦难“的诗篇。而却以此被误解,说他歪曲工人形象,遭到不公正的组织对待,甚至开除党籍。虽然“他把他自己和自己阶级连结起来的线拉得更紧了“。(霍尔瓦德·玛尔东《尤若夫·阿蒂拉》)但终不免于感到孤独与抑郁,于1937年12月4日卧轨自杀,死于巴拉敦湖边一个农村,名叫塞尔苏的地方。他的墓地就建置在他死处铁路一旁,辟为一个小花园,里面树立着诗人的雕像。地处荒野,远离市声,非常幽静。

尤若夫的经历,引起公木的深深共鸣。他想起了郭小川的长诗《一个和八个》中那为被自己同志误解的主人公王金,想起了在延安抢救运动中自己的一些遭际,站在尤若夫的雕像前,思潮起伏,浮想联翩。

1958年7月参观罗马尼亚一家盘尼西林工厂翻译家孙用曾译有《尤若夫诗选》,此时他也非常非常激动:“诗人要活着和我一般大。“眼里泛着油光张大瞳孔,仰头站在诗人底雕像下。公木为他们摄了一张“合影“,只是可惜他底技术太欠高明,时速和光圈都难以对好。不知这幅图画是否拍摄成功,隔着很长的时间,已经无法去查证了。

罗马尼亚画家日毕良努为公木所作画像这一天晚间,在巴拉敦湖边一个别墅里,公木与孙用同志一道访问了匈牙利高龄的文艺批评家霍尔瓦德·玛尔泰,在星光下听他讲述了尤若夫的诗歌创作与生活片断。霍尔瓦德·玛尔泰曾经是诗人尤若夫的保护人,那天夜里,他由夫人陪伴着,下肢斜披着一件绒毯,倾倚在一张躺椅上,滔滔不绝地把尤若夫介绍给两位来自新中国的访问者!

三天之后,也就是5月17日,由于孙用翻译匈牙利诗歌勤恳努力,成绩卓著,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工农革命政府授予他劳动勋章。授勋地点在布达佩斯国会大厦,授勋人是匈牙利人民政府主席团主席道比·伊斯特万同志。出席授勋典礼者有匈牙利诗人作家学者三十多人,公木代表中国作协与中国驻匈牙利大使郝德青、文化参赞林耶一道被邀参加。

在匈牙利期间,公木写了《在金碧辉煌的餐厅》、《火焰的心》、《滚烫的手》、《扬琪再没有回家》、《尤日爷爷》等诗篇,歌颂中匈人民友谊的占多数,也记述了一些诗人作家“比划着手势带着激情“,对他讲述的所谓“十月“反革命,他们说:“那时候,我们实在困难啊!切佩尔为冰雪所查封。暴乱底创伤还没平复,满天仍在笼罩着凝云……捏紧拳头对准西方,怕什么?有六万万双手臂给我们撑腰!“从这种描写,可以想见当年东西方冷战的严酷气氛。

1958年7月,在罗马尼亚诗人日毕良努家做客5月17日,公木离开匈牙利赴罗马尼亚访问。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