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节(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无尽的灾难就从这首小诗开始了,公社造反派与吉林大学造反派一联合,他这个全公社第一个大学生,县高考状元,数学系六二级新生第四名,被投入文字狱最底层。

死人的消息经常传来:科研处长张某某跳楼自杀了,物理系朝鲜族讲师金某某跳楼自杀了……此时做过半辈子教育工作的公木在一首诗中写到:“无奈三十年,路弯阻且长。岐中复有歧,岐中追亡羊。头上撒冰雹,脚下踏迷阳。风浪一失所,文化大疯狂。“ 估计这才是他对“文革“的真实心态和感受。

第四十四章(2)

前文说过,1958年公木写过一本诗集,书名为《人类万岁》。所选都是有关国际题材的诗作。由于诗人被打成“右派“,诗集没有出版,诗稿装订成册,放进书箱,带在身边。1966年夏季的一天,三个素称公木“老师“的青年闯进他家,强行索去这部诗稿,当作“批判材料“。就这样,《人类万岁》“化作黄鹤,一去未返,不曾问世,便尔长逝了“(公木《我爱》后记语)。

“文化大革命“中的公木,每天打扫吉林大学文科二楼走廊,还兼领取大字报纸、印刷纸、油墨等一些杂活,除此之外,每天还要摘录《毛主席语录》、报纸社论并写学习心得体会。脖子上挂着大大的牌子、脸被黑墨水涂成黑色被红卫兵游斗更是常事。随时还会被学校造反派组织关押、戴高帽、挂黑牌、标黑名签、批判、抄家。

1945年,公木在沈阳执笔将《移民歌》整理成《东方红》的时候,或许没有想到,这首民歌小调会在20多年之后被推上“圣歌“地位。而且作为歌曲的《东方红》越来越地位特殊,不知是由谁作出的规定,当时毛泽东都是在《东方红》的乐曲声中出现在公众面前,成了他的一种特权。以致在“文革“时期出版的歌曲集中,第一首往往必是《东方红》,第二首才是《国际歌》。当时电视尚未普及,影响最大、最快的官方传媒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每天早上的开始曲是《东方红》,每天夜间则以《国际歌》结束。然而,当时很少有人想到这里边极大的矛盾:前一首歌唱“他是人民大救星“,后一首却又唱“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这种极具讽刺意味的矛盾现象一直持续到“文革“结束之后。在1966年“破四旧“狂潮中,北京甚至有34所中学和外地的学生一起组织了“东方红筹委会“,筹备将北京市改名为东方红市,在1970年4月24日,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上,专门安装了播放《东方红》乐曲的装置,为了保证这一装置不出故障(不在该播放时不发声或在卫星坠落时才播放),不犯“政治错误“,专家们不得不多费了许多心血,终于保证了卫星发射后顺利播放《东方红》乐曲。而就在《东方红》如此大红大紫的日子里,公木却背负着头上的帽子,老老实实地劳动改造。

那些批斗者一面高喊着“打倒公木!“的口号,一面又唱着公木创作的《解放军进行曲》。有一次在劳动中,进行曲那激昂的旋律响在耳边,公木听着听着不禁随着旋律唱出了声,这时恰好一位造反的学生经过,他满脸不屑地说:“你也配唱这首歌?还是好好改造吧!“悲愤之中,公木联想到几天前读到的毛主席讲话:“鲁迅专门写了‘不准革命’一章,过去我们党内以王明为首的教条主义者,对不合胃口的人,总是随便给人家安上犯过什么错误的罪名,不许人家革命,打击了很多人,使党受到很大损害。我们要记住这个教训。“公木从中受到启发,奋笔疾书,写出一首《阿Q之歌》的讽刺诗,以阿Q的口吻对这黑白颠倒的年代提出了抗议: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