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节(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58年编定的一个诗集《人类万岁》手抄稿本,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抄走,失踪二十年。今年五月,此间一位教师在一堆废纸中发现三首:《人类万岁》、《在塞尔苏村》、《小树》,都给我抄了回来。坠柬拾零,亡羊补牢,实在喜出望外。“那种兴奋之情,跃然纸上。

第五十三章(3)

越是到晚年,越是感觉到韶光的可贵。在一个便条上,公木随手写下这样几句诗:“越年轻越走得慢,好像娃娃盼新年。老来两腿充了电,一步三百六十天。“尽管晚年身体不好,他写下这样的题字:“为道日损,耳聋眼昏,听之以心,视之以神。越老越聪明。“他是主张入世的,不过在日常生活中,公木仿佛又离社会很远,他会花自己的钱给研究生们买他认为有价值的参考书,系里发给他课时费,他却发问:“不是有工资嘛?怎么我给你们上课,系里还发给我课时费?“公木有时离社会又很近,他时刻关注着国际、国内大事。公木对生死很看得开,他常乐观地跟熟悉的人谈起:“孔子活了七十三岁,孟子活了八十四岁,以我现在的身体状况来看,超过孟子不成问题。“

1996年《人民日报》发表一篇文章,题目为《公木如青铜》,其中这样写道:

“10年前,我曾采访过公木。那时他大病初愈,面容憔悴,头发斑杂,加上满屋的书籍,床底下塞满了书,地上摞满了书,桌上柜上摆满了书,在看坐在床上的公木,真像故纸堆里发掘出来的陶罐,从远古走来,阅尽沧桑,满身裂纹。““再次踏进公木的家门“,“他坐在阳光灿烂的书房里,一头银白的发丝显得很儒雅,大红的羊毛衫和带有花色图案的毛坎肩,更展示了一种生命的活力和激情。我头脑里的第一个反应是,他不再是陶罐,而是考古发现的青铜器,年代愈就愈显其价值。““他说,别看我的牙齿齐刷刷的,那是假的,耳朵也有点聋了。说着,他拿来助听器戴上。“

有一位叫郜晋的读者给公木寄来明信片请求题字,公木给他写道:“没有行动,思想永远不能成熟而化为真理。光说不做,等于一只嗡嗡叫的蜜蜂不酿蜜。“有一位名叫方继孝的读者也抱着试一试的心情,给公木寄信请求题字,公木为他题字“道有精粗傻乃大,诗无新旧放而雄“。这些片言只语,可以看作公木自己的生活感悟和人生态度。

尽管做诗对“人价讵随物价长,士值还需官值量“的社会现实表示不满,但公木晚年从不抱怨自己受过不公正的待遇。有一些年轻的研究者多次追问是谁曾以“左派“自居整他,他总不做回答。1993年,当年曾经带头严厉批判过公木的L先生到长春访问,公木本来不想参加,却被省作协的同志们强行接到了会场上。L一看见公木就问:“你今年70多岁了吧?“公木回答:“83岁了。““怎么你比我还大,我才76岁!“公木看了看L先生说:“在你眼里,我总比你小“,这段对话被人当作作家幽默登载在一家流行的休闲杂志上。

1993年4月末,在吉林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杨传珍到公木家请教,谈到“老子“的三宝,公木说:“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为天下先。不为天下先,不是教人颓废、不求上进,而是在面对拿不准的情况时,不要盲目随从,追求冒险。将来如有机会你当了掌管一方舆论大权的文化干部,对文化人一定要宽厚。文人无行,他们有什么言差语错,或作品中出现怪异,可以批评,但千万不要动辄给人家扣政治帽子,把艺术问题政治化。“说到这里,公木眼里泛出了泪花:“我过去受过不少误解。现在唯一的愿望,就是我受过的苦,后人不要再受。“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