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节(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奢靡往往是权力的派生物,它是政治腐化的一种结果,而非导致政治腐化乃至亡国的根本原因。

对于掌握权力的人在生活享受上优于常人,这是多数人认可的一种“不平等“,即便在现代社会,公众对民选的政府领导人耗费巨大的安保、公务费用,以及英、日那样君主立宪国家每年花大笔钱养一个王室,认为是一种必须付出的成本——只要这钱花得程序合法、过程透明。而在中国古代,士民更认为当皇帝和当大官的生活水准优于一般老百姓理所当然,老百姓能承受统治层适当的“奢靡“。汉高祖刘邦征韩信回京,责怪萧何督建的未央宫太富丽堂皇,萧何解释“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示威“,打消了高祖的顾虑。宋代宋庠、宋祁兄弟早岁艰苦,后经科举发达。兄长宋庠责怪弟弟宋祁生活太奢靡,问他是否记起当年一起在州学吃粗饭苦读的往事。宋祁的回答是,正因为记起早年受苦的事,所以现在才要好好享受。

“适度奢靡“既然是可以承受的,那么为什么要把几乎所有政治上的坏毛病归结为统治者的“过度奢靡“?

丧国不能全赖“奢靡“

以两晋和南北朝为例。这是一段中国的“文化苦闷期“。曹操父子和司马氏,皆以“诈术“得国,为了克服篡位的意识形态障碍,他们在上层社会有意识地提倡只问结果不问过程的价值观,使汉代董仲舒等大儒所提倡、得到帝王肯定的“忠孝“之道迅速崩毁。然而魏、晋亦自掘坟墓,最终失国于“诈术“。司马氏得天下后,已无稳定的、进步的核心文化价值观来维系自己的道统,皇帝只能以暴力威慑和利益诱惑来取得皇族宗室、世家大族以及士林精英的认可和支持,但这种类似“分赃体制“的政治架构是很脆弱的。晋朝建立不久,就有“八王之乱“,一直到东晋南渡,豪门和大军阀造反从来没有间断。

在“胜王败寇“这种功利性极强的价值观主导下,道统不存,社会精英的精神世界集体沦落,及时行乐、得过且过几乎成了皇帝、重臣和士林精英的共同选择,因为明天是充满变数、风险极大的,今天的奢靡是一种麻醉,他们的人生已经找不到更为高尚的追求了。官拜太尉的何增“帷帐车服,穷极绮丽,厨膳滋味,过于王者“;其子何劭官至司徒,“而骄奢简贵,亦有父风。衣裘服玩,新故巨积。“石崇与贵戚王恺、羊琇斗富的故事更是为后世人所熟知。石崇最后被杀时,感叹因财惹祸,有人看中了他们家的财富。数百年后,晚唐诗人杜牧在石崇纵酒享乐的金谷园遗址上感叹:“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从两晋到南朝的宋、齐、梁、陈,君主丧其国,奢靡不是最根本的原因,因为这一阶段的朝代更替几乎都是权臣篡位,篡位的权臣同样奢靡。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