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节(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一九四九年五月,解放军占领上海,接管了上海的一切事务。很凑巧的是,来接管裕华银行的军代表是他当年在江西的老朋友——当初他送这位朋友去投奔新四军。于是,一切顺理成章,作为旧银行里的进步分子和业务骨干,他被调到军管会金融处综合组,参加了对上海金融业的接管。尔后,他正式调入中国人民银行华东区行,全家也都在上海定居了。

胡守礼的人生经历,对那个年代闯进上海滩谋生的乡下少年来说,更具有代表性。像他的宁波籍乡贤虞洽卿、邵玉轩(邵逸夫之父)、董浩云(董建华之父)那样,在商战中脱颖而出成为声名赫赫的大亨的,毕竟是凤毛麟角,更多的是他这样的,平平凡凡而又自强不息,抓住一切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

可以说,胡守礼的“上海梦“更为真实感人。

故园凋零父辈老[1]斯文不断子弟在*

编辑沈博爱老人的《蹉跎坡旧事》,使我犹如回到潇湘故土,追寻了一番父辈的人生足迹。(注:《蹉跎坡旧事——一代中国农人的耕读梦》已于二〇一三年十月由语文出版社出版)

故园的父辈一个个老去,他们的人生故事以及所经历的苦难,也将零落成泥碾作尘,很快被湮没、遗忘。幸好,有博老的这本回忆录在,告诉后人,有那么一代人,曾经那样地生活过。

博老的哲嗣沈亚川(石扉客)是我的朋友,小我两岁;博老则比家父年长两岁。两对父子的生活经历颇为相似,因此,我读“蹉跎坡“的故事,没有一点隔膜感,似乎就是坐在老家村里,听父亲或父亲的族兄弟,讲他们的人生。甚至有些细节都是惊人的相似:博老报考浏阳简易师范学校时,有人告诉他带一支自来水笔就行了,考场预备有墨水。家父高小毕业后已在高级社务农两年,有一次和我二伯一起去当地最繁华的一个市镇送完公粮,看到墙上贴有县政府招考中医学徒的告示,便把空谷箩交给二伯,手持随身携带的自来水笔进场赶考,从此走上行医之路。

博老和家父那代上世纪三十年代出生的中国人,可谓忧患终身。尚在孩提时,日寇入侵,随大人逃难是他们的共同回忆。进入青年时期,就碰上没完没了的“政治运动“,稍具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一不小心就会被“运动“的怪兽吞噬,堕入“贱民“之列,备受磨难。而等到社会秩序正常以后,他们的青春已经逝去,只能将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