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节(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当然,不是所有相同命运的人都有博老这样坚强和幸运,许多人没有熬过来,或者在漫漫长夜中丧失了生命的活力。比如他的“同案犯“、一生不顺遂的沈皆遂,以及临终前拉着他连连叹息的焦七海。还有那位有着魏晋名士风度、浏阳最后一个摘帽“右派““佳癫子“,落实政策后四处拜访朋友,纵酒欢笑,在晚上回家的路上跌入水坑溺亡——连落实政策后第一个月工资还没领!

作为这些人里面的幸运者,博老在古稀之后,历经四个年头写出了这么一部七十余万字的《蹉跎坡旧事》。遗憾的是由于考虑到市场销售的问题,不得不让博老压缩为三十万字,作为正式出版的文本。我的理解,这是他对和他一样命运的那代人所尽的责任——把这一代人的人生故事说出来。我想这也是他对后辈子弟的一份责任,告诉后辈:这不是你们父辈中某一个人的苦难。

博老动笔写这部书之初,我看了几万字后,对石扉客说:你一定要鼓励令尊写下去,不要有任何顾虑。你们兄弟姐妹五人都长大成才,是他一生历经磨难最大的安慰,也使他晚年能有心境将过去的往事写出来。

今日的中国,包括我的故乡湖湘大地,那些村庄和博老这本书的描写相比已是沧海桑田之变,即使和我这代人童年的记忆相比,也面貌全非,故园凋零是不争的事实。本书呈现的最后一幕,几乎是中国今天乡村的一个隐喻:在蹉跎坡上屹立三十余年的“芸香居“为高速公路让道,被拆掉了。在博老落实政策前几年,他带领一家人,起早贪黑、胼手胝足在一个荒坡上挑土整出地基,建起了五进的土砖房,名之曰“芸香居“,并在东西两侧的外墙飞檐下手书“友其风雨““本系玄黄“。这处房子成了一家八口清贫而欢乐的窝,在这里,几个孩子考学走出山村;在这里,送走了坚韧而豁达、家中真正的“保护神“老祖母。后来,作者也迁到了城区的教师公寓。再后来,沉寂多年的土房子终于在经济大潮中消失……而蹉跎坡的周围,一栋栋农民靠打工、做小买卖挣钱盖起的“洋房“如雨后春笋般立起。

我们故园那些美好的东西,包括风景和传统,会不会彻底消亡呢?

我对此抱乐观的态度,父辈虽老子弟在,还会有一代代人延续生命,赓续传统。天不丧中华斯文,因为中国底层百姓的生命力太强大了,中国民间的文化自生能力亦顽强无比。

——这是我编辑这部书稿的一点感受。

[1]本文为语文出版社2013年10月出版的《蹉跎坡旧事》编余札记。

看山川

分属父子俩的南北二京

清顺治十七年(一六六〇年),距崇祯煤山自缢已经十六个春秋了。尽管南明永历帝的流亡政权还存在于西南的崇山峻岭中,但大多数士民相信:大明朝是真的亡了。

顾炎武的伤感

这年秋天,大儒顾炎武在江宁(南京)城,写下了一首风格凄凉的诗《重谒孝陵》: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