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页(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如果你是张良,听到老父这么说,你会怎么反应?

良因怪之,跪曰:“诺。”

张良为什么“怪之”?因为他知道这个老父不是一般人。既然知道这是高等级的人物,就恭敬地跪坐在地上答应了。中国古代的人讲话文雅,秦汉人答应人不会说“是”,而会说“诺”;称赞一件事情不会说“好”,而会说“善”,这是古人讲话的方式。

老父教会了张良“忍”,这在苏轼《留侯论》中就已谈过,但他只见其一,不见其二。光只有“忍”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忍”到底为了什么?没有目的地忍耐,和缩头乌龟有何不同?

事实上,老父教张良的还有第二个道理。

故事的第二个道理

我们看故事接下来的发展,这里先把后面这段全部看一遍,再问各位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

这个故事其实各位都很熟悉,我要问的问题是:在上面这段文字中,最关键的是哪几个字?

读一本书或读一篇文章,想要知道自己读懂了没有,最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在这一篇文字中找出它最关键的概念是什么?在刚才的这一段短文之中,最关键的两个字是什么?如果你能明白这一点才叫真的读懂了,如果你还是不明白,那就没读懂。

我相信聪明的朋友已经发现了,最关键的两个字就是“先”与“后”。如果说得更精练,其实就是争“先”。

各位看到这里,或许会问:“先与后重要吗?”

兵法云:“先发制人,后发受制于人。”这两个字太重要了。你们看后文就会知道,老父最后给了张良一本《太公兵法》,因此可以知道他是要教张良兵法。

《六韬》(《太公兵法》)

而兵法之中,最重要的就是“先”与“后”两个字。“制人”与“受制于人”,相去有天壤之别,在兵法上再没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东西了。

老父就是借跟张良约会这个事情,来点化他什么叫作“先”,什么叫作“后”。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