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张良就告诉刘邦:“守将叛秦,不代表他底下的秦人军士也会叛秦,万一生变了怎么办?不如现在就去攻打。”

张良所以劝刘邦这么做,正是因为守将刚收下贿赂,没有料到刘邦会在此时进攻。正因如此,刘邦才能顺利打败秦军,先入关中,这不就是靠着“忍”和“先”的道理才能取得先机吗?

这个故事,到后面有一个十分传奇的结局。

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穀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

老父送了一编书给张良,跟他说:“你读了这本书,十年以后就可以兴起了。十三年你到济北来找我,在穀城山下的那块黄石就是我了。”于是没有再说一句话,就这样离开了。而从“不复见”三个字就可以知道,从此张良再也没有遇到过这个老父。后来张良果然去找,真的就找到那块黄石,因为这个老父从头到尾都没有说出他叫什么名字,所以后人只好叫他黄石公,其实我们根本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而张良等白天时,看了老父送他的书,才知道是《太公兵法》。

什么是读书?

故事讲完了吗?还没有哦。最后一句很重要,请大家注意读。

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良因异之”,因为觉得老父特殊。但什么是“常习诵读之”呢?

前面跟大家说过,中国学问跟西方不同,中国讲的是功夫,功夫重层次,我就用这个例子分析给各位听。

我们从小就读书,请问各位:

什么叫作“读书”?

在中国人来看,读书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叫作“诵书”。诵书是什么意思呢?古人所说的“诵书”是指能够背诵书中的内容。能够背书是学习的第一步,在古人来看,如果你不会背书,不能把书中的文字烂熟于心,难道碰到事情的时候还要临时去翻书吗?那来得及吗?

背书在古人来看是基本功,<a href=https:///Tags_Nan/ target=_blank>西汉</a>的东方朔说,我能诵四十四万言,意思就是能背四十四万字的书。不要觉得奇怪,古时候读书人都有背书的本事,没有这个本事,书就读不了。

诵书只是起步,第二个层次叫作“读书”。什么叫作读书?“抽绎其义蕴至于无穷”叫作“读”,也就是能够分析、归纳书中的道理才叫作读书。

每一本书的文字,背后必然有作者想要传达的道理。就好像这段张良的故事,我们分析、归纳其中的道理,就是“忍”和“先”两个字而已,这就叫“读书”。

会读书就够了吗?当然不够,还有第三个层次叫作“念书”。“念”不是用嘴“念”,而是把书中的道理,时时刻刻放在自己的心中去实践它,也就是“念兹在兹”的“念”。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