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其次,造成中国出超英国入超的局面,与清政府实行的广州一口通商制度,限制对外贸易的做法不能不说没有一点关系,但根本原因却是中国自然经济结构具有抵拒外来商品侵袭的能力。中国农民的衣着几乎都是自己家庭织布机织出的土布。他们不需要购买外国的棉纺织品;中国农民的生活水平低下,购买力也极为有限,无力去市场购买外国商品;即使是印度棉花,主要也在广州附近一带的农村和城市手工业者中销售。中国广大农村的家庭棉纺织业主要还是利用自己生产的棉花,这些状况,使得外国商品不可能具有想象中的广阔市场,势不可免地会产生滞销、积压,从而造成亏损。但是,外国资产阶级对这一点并不清楚。他们对中国市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什么样的商品才能在中国有销路的分析上,没有深入研究中国市场的销售能力与中国经济结构的关系。这使英国无法发现问题的症结,而仅看到表面的、片面的现象,并且主观地认为这是由于清政府闭关政策的结果。因而,为了急于寻找商品的市场,便不惜一切手段敲打中国的大门。

* * *

[1] 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科学出版社,1955年版,第11页。

[2] 据马士:《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卷二、三、四有关材料,转引自吴杰:《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史》,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131页。

[3] 转引自吴杰《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史》,第133页。

[4] 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科学出版社,1955 年版,第33 页,表26。

[5] 【英】格林堡著,康成译:《鸦片战争前中英通商史》,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2页。

[6] 【英】格林堡著,康成译:《鸦片战争前中英通商史》,第3页。

[7]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第15页,表13。

[8] 【英】格林堡著,康成译:《鸦片战争前中英通商史》,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2~3页。

[9] 【英】格林堡著,康成译:《鸦片战争前中英通商史》,第3页。

[10] 【英】格林堡著,康成译:《鸦片战争前中英通商史》,第3页。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