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页(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但郭贽不愿意去做大名府知州。

任命后第二天,郭贽请求与真宗对话,史称“请对”。见面后,郭贽恳切地提出辞呈。真宗不同意,回答他就一句话:“大名是魏博重地,卿应该赶紧去上任。”

郭贽不得已,退下。

真宗召来辅臣问:“郭贽不想上任,愿意留在朝廷,这事可以吗?”

辅臣回答:“近例也有这事。大臣不愿外放,可以留下。”

真宗回应道:“朕初嗣位,命贽治大籓而不行,则何以使人!”朕刚刚践祚,命令郭贽去治理大的藩镇,但他不愿意去。如此,以后如何调遣他人!

最后,没有答应郭贽的请求,还是派遣他到大名府上任去了。

有宋一代,帝王外放大臣,大臣往往“拒命”,帝王往往“优容”,一般不治罪,愿不愿意到地方,可以协商。但这一次,“和气”的真宗坚持任命不变,此事得到后来史论的赞誉,仁宗朝的大臣吕夷简就评价真宗此举为“英断”,将此事与当年太祖贬黜中书舍人赵逢一事相提并论。赵逢乃是前朝老臣,太祖征伐泽、潞(均在今山西中部)李筠时,他跟太祖从行。但他害怕战事之险,畏避山路之艰,假称坠马伤脚,留在内地。太祖于是将他由朝廷命官贬为地方小官。政治家自有责任伦理,令必行,禁必止。在文明邦国共同体之间,上级调遣下级,下级理应服从。唐末以来迄于五代乱世,“权反在下”,上级纵容下级,下级抗命上级,成为反复出现的军政现象。真宗上任伊始,在国家秩序问题上,有惩前毖后之诉求。调派郭贽守边,令出不变,事情虽小,立意却深。

庆幸的是,契丹那边暂时没有大的动作。

这一年,真宗赵恒正值而立,三十岁。

“孟士”李应机

真宗赵恒还在做太子时,曾以寿王身份担任开封府尹。有罪犯逃入附近小县咸平,知县是李应机。赵恒派出散从小吏带着他的手帖(相当于后世的介绍信)去抓捕。在咸平县大堂上,散从们仗恃着来自王府的身份,没有把小小的知县看在眼里,有了喧哗失礼的举动。

李应机发怒:“你们所服侍的是寿王,我所服侍的是寿王的父亲。服侍父亲的人,可以鞭打服侍儿子的人。”

于是给这几个散从小吏每人二十杖,算作用了刑。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