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页(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瀛州、莫州,是大宋两个北部边塞城池,也是契丹最南端的“敌国”边防哨卡城镇。瀛州、莫州的存在,对契丹而言,始终是一个指向自我的南部利刃;对大宋而言,始终是一个拱卫自我的北部锁钥。

大宋与契丹的几场大战,主要围绕这两个州郡的归属问题展开。

“澶渊之盟”,就是对这两个州的领土诉求做出的最后的争夺和妥协。

如果没有争夺只有妥协,就不会有“澶渊之盟”;反之亦然,只有妥协没有争夺,也不会有“澶渊之盟”。理解“澶渊之盟”,理解大宋与契丹的焦虑、意志、智慧和战略,就要这样理解瀛州与莫州的历史问题。

宋太宗时,出于“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总体战略,将战线由莫州再往北推三百里,直抵幽州(今属北京),将原属契丹占据的易州、涿州、固安等地转为拉锯战区。到了真宗时代,契丹多次南侵,大宋的兵力已经不能到达幽州,相反,是契丹南推三百里,将大宋占据的瀛州、莫州,以及周边的几个州郡,如定州、雄州、霸州、徐水(静戎军)等,转为拉锯战区。

将战争推向敌占区,是保证本土安全的大战略。

可以略说一个战争伦理问题。

在保证本土安全的地缘战略中,如果认为瀛州、莫州“理应属于契丹”,则契丹居于下风。契丹上下,因此多有“悲情”演绎。所以在“收复瀛、莫二州”的战略意图指导下,屡屡将战火推入大宋本土。但中原将士了不起的是,契丹倾全国之力,也没有夺回关南——从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收复此地,到公元1004年“澶渊之盟”,契丹放弃此地,四十五年间,除了暂时的退却,中原王朝没有丢失关南一寸领土。

相反,如果认为瀛州、莫州“理应属于大宋”,则大宋居于下风。因为契丹屡屡侵扰这两个州郡,并在“关南之地”多次实施破坏性抢掠。最后,大宋还要在“澶渊之盟”以后,年年向契丹支付数额不菲的“赎金”。

但在这一场政治空间争夺战中,大宋将士因此更多了忧患意识。宋太宗后,暂时放弃“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战略诉求,并卑辞友善,向契丹“屈己求和”,没有达到目的,反而激发了中原上下对国家安全紧迫性的理性思考;真宗时代,在积极防御中,有了不懈的警惕和誓为国家干城的意志,所以在后来的几场战役中,除了几个例外,宋师反而保持了持续优势。

但宋真宗遇到的是契丹庙号“圣宗”的耶律隆绪时代。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