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页(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传统官场“内耗”往往成本高昂,因此,“亲爱精诚”,成为历来史论家赞誉有加的政府风尚。因为如果不能“亲爱”,则必钩心斗角,断不能堂堂正正;不能“精诚”,则必颓唐萎靡,断不能共度时艰。

宋代史论家吕中就有一段漂亮的评论,他说:“一相独任则有专权之私,二相并命则有立党之患。然以赵中令(指太祖太宗两朝宰辅赵普)权专任重,而能与新进之吕蒙正共事,以毕士安德尊望隆,而能与使气之寇准共政,不惟无分朋植党之风,抑且尽同寅(同一部门做官)和衷之义,而齐贤反与李沆不叶(叶,通协,不叶,不协和),与寇准相倾,何邪?君子可以知相业之优劣矣。”

宰相职业自有优劣,名相张齐贤都很难做到“亲爱精诚”。

但毕士安做到了。

“修昔底德陷阱”

此前,投降契丹的宋将王继忠,因为被契丹信任,曾经有一次面见萧太后,对她提出了契丹与大宋和议的建设性意见。他说:“窃观大朝与南朝为仇敌,每岁赋车籍马,国内骚然,未见其利。孰若驰一介,寻旧盟,结好息民,休兵解甲!为彼此之计,无出此者。”

我看大朝(称契丹一朝)与南朝(称大宋一朝)作为仇敌打仗,每年征调车马,导致整个草原不安,实在是没有看到这样的战争,利益在哪里。如果派遣一位使者,与南朝去讨论旧日的结盟,两朝和好,将士解甲归田,与民休息,岂不是更好?臣考虑为了大朝与南朝两国的利益,没有比这个更好的了。

王继忠这一番话,实实在在论,不单单是为了大宋的利益,也不单单是为了契丹的利益,而是为了两国,为了天下的利益。所以,他的议论一出,“澶渊之盟”就开始展露曙光,两国和议、结盟,这是一个逻辑起点。

有意味的是,就在王继忠提出这个建议之前,契丹国内发生了一件大事,已经故去的契丹“战神”耶律休哥的儿子正在联系异己分子,有了谋叛的企图。结果事情泄露,谋逆失败。

但此事却深深地刺激了萧太后与耶律隆绪:草原帝国并不太平。此时萧太后年纪也渐老,不免有了厌战情绪。所以,王继忠的议论,深深打动了这个女政治家。史称“太后……颇然之”,太后认为他说得很有道理。

大宋这边则观测到天象有变,更加自警。真宗一面下诏“求直言”,一面大赦天下,并下诏蠲免五年以来各地的国税拖欠。当时负责财政的三司使认为如此蠲免太多,恐怕“亏损国计”,但真宗说:“非理害民之事,朝廷决不可行。吝于出纳,固有司职也,要当使斯人实受上赐。”

违背天理而有害黎民的事,朝廷决不可做。财政出纳精打细算,当然是你们三司的职责,但要使我大宋之人实实在在地受到国家恩赐。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