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页(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大宋与契丹自太平兴国四年初也即公元979年开始,到这时,经历了近二十六年战争。这一天是大宋景德元年十二月戊戌日,此时应该已经进入到公元1005年1月。这是一个寒冷的冬月,但在大宋君臣之间、将士民庶之间,却空前地热烈、欢欣。

皇上大驾要进城,“澶渊之役”取得如此成果,朝廷应该安排欢迎仪式。宰辅已经派龙图阁待制、大儒杜镐先从澶渊回京,安排“卤簿鼓吹”,也即车驾入城程序、兵卫甲盾仪仗、旗幡伞盖、乐舞导引等一系列规定性礼仪。但真宗忽然记起这一天是太宗皇帝的懿德皇太后符氏的忌日。按照另一种礼制规定:父母忌日,不可歌舞。虽然符氏已经死去多年,而且她也不是真宗的生母,但毕竟是“父皇”的皇后,此礼不可逾越。

于是真宗派出快马去告诉杜镐,不可安排欢迎仪式,撤掉“卤簿鼓吹”,不得“举乐”,也即不得有欢乐的乐奏。

杜镐认为:如此大事,岂可少了盛大仪式!于是援用历史典故,“驳回”真宗意见,他上书说:“昔日周武王在父亲周文王死后不久,征伐殷纣王。出征前,要有仪式,于是,车驾带着文王的灵牌,前歌后舞。孔子修《春秋》,不以‘家事’推辞‘王事’。现在大驾凯旋,乃是‘国事’也,用乐,于礼无嫌。”

真宗心稍动,又诏辅臣共议。

辅臣都认为杜镐言是,坚持要有凯旋仪式。

真宗听从了这些意见,于是,东京汴梁在一场盛大仪式中,迎回了中国的和平使者、终结了二十六年拉锯战的大宋皇帝真宗赵恒。

达成“澶渊之盟”,是大宋帝国文武官员和真宗皇帝共同演绎的政治硕果。这之中,李延渥的“瀛州之战”极大地消耗了契丹有生力量;李继隆则击毙契丹先锋大将萧挞凛,令契丹夺气;澶渊城北布阵,军容严整,令契丹使者韩杞一见心惊,这感觉传导到契丹营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耶律隆绪和萧太后,令草原帝国的领袖有了“畏宋”心理;王继忠身为“贰臣”,却不忘为故国奔走,直接作用了萧太后的“厌战”情绪,促成“和议”进入了议事日程;高琼在关键时刻“强迫”皇帝过河,振奋了大宋军民必胜信念;王继英领导枢密院军事工作,有力地支持了“和议”的种种细节;毕士安则于幕后“深谋”,推举“能断大事”者走向前台,规划了战略大势,并于事后肯定“岁币”的合理性,深刻影响了君臣之心;但在这些之上,寇准则居于第一大功。

寇准的功勋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