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页(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当时大宋并无“内应”,也无“内主”(按:于此,愈加怀疑傅潜、王超“拥兵自重”“逗挠不前”的可疑、可怕)。寇准因此有内部可以仗恃的资本,他不怕。只要大宋内部不出石敬瑭、杜重威、赵延寿类型的“宋奸”,契丹最终奈何不了大宋。

但寇准还有外部可以仗恃的资本。他知道现在的契丹,不是耶律德光时期的契丹。有一个意味深长的关节,那就是,耶律隆绪一朝因为有了石敬瑭过去割让的“十六州”(事实上只有“十四州”,瀛州、莫州,已经被周世宗“恢复”到中原),所以国人大多改用中原习俗,得志于穿锦缎、食膏粱,习惯于“恬嬉”之中。前辈战将如耶律休哥这样的人,已经不在。所以整体战力下降。但是他们看到大宋对西夏一直采用怀柔政策,不惜用绫罗绸缎等中原好东西贿赂西夏,争取和平;所以契丹认为:中原这些君臣,可以用“虚声恐吓”而得到西夏那样的好处。于是,就开始了战争威胁,但也仅仅是威胁,并不一定要死磕决战。他们带着“索贿之心”而来,结果能够如愿而去,“虏主之情、将士之志、三军之气”,都在这里了。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在中原各地“其攻也不力,其战也不怒”的原因。至于关南之地,也不过是能得到就得到,得不到就得不到。

对此,寇准已经将契丹看得透透的,“知之深,持之定”,道理在此。

三、但“兵谋尚密”,寇准不想掰开了揉碎了,讲给众人听。他知道,一旦将这些意见说出来,朝廷上必然就是一番“哓哓之辩论”。按他对大宋朝士之风多年的考察,他知道,那将是打不完的口水之战。所以,寇准独自将这一盘大赌局的“骰盅”操练起来,他像一个老千高手一样,一双透视眼,洞悉了赌局的秘密。此之谓体国之大臣的“密用”(可惜寇准后来没有坚守这类“密用”,结局有点惨,此是后话)。

四、甚至,寇准看得更深,纵横于这一赌局中的胃口更大,他要抓住契丹“不欲战之情”,而展开战略反攻,以此“反制”契丹。甚至利用“和议”,趁契丹撤退时展开大动作,“宁我薄人”,宁肯我对不起你了!事实上,从战争胜负视角考察,这一步棋,这一赌局,确有“必胜之道”。所以王夫之认为:寇准所谓“可保百年无事”,不是一句“虚语”,实在是因为既有内部仗恃的资本,又有外部仗恃的资本。也可以换一句话说:“澶渊之役”很可能是中原君臣“恢复汉唐疆域”的一次难得机遇。

内外可以仗恃的资本,在寇准那里,看得清清楚楚,但在王钦若之流那里,则形同一片黑雾。所以契丹忽然退去,“和议”签约,居然两国友好无猜,这都怎么一档子事?当时,寇准是怎么猜到这一步的?他们是想破头也理不出端绪的。所以说寇准“孤注一掷”,虽然是嫉妒,但也确实就是他们的浅见、短见,在他们看来,寇准的智商跟他们差不多,不过就是胆子大敢赌而已。天才与庸才的差异,那一片鸿沟,无法逾越。

寇准的“画策”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