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页(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真宗诞辰日,史称“承天节”。到了这一天,契丹国母萧太后,派遣左金吾卫上将军耶律留宁等人率庞大使团来贺。按规定日期,耶律留宁等人要到崇政殿面见皇上,宋廷派出的接待主任,也即“馆伴使”是李宗谔。此人乃是名相李昉之子,为人极为儒雅。他看到耶律留宁等人都带着佩刀,就下令“不许带刀入殿”,耶律留宁等人很顺从,并无埋怨牢骚,到了殿前的上阁门,愉快地解下佩刀,暂存于此。事后,真宗听说此事,说道:“戎人佩刀,是其常礼,不须禁以令式。”契丹人随身佩刀,是他们的日常之礼;我们不必用中原法令、程序去禁止他们。

随即传诏,令契丹使者“自便”。耶律留宁等人闻言后,大为“感悦”。

真宗还对李宗谔说:“圣人对人推心置腹,就是要向远近昭示诚信。”

按过去旧的制度规定,外邦使团来贺,只令首领几人入见,其余人物都在殿外拜见。这一次,真宗特许契丹使团内的几十人全部进殿接受接见。到了“承天节”当天,正式上寿,排定班序,耶律留宁以“上将军”的身份排在宋廷“上将军”之下,“大将军”之上。

这个排序有意味。

按宋代,“上将军”为从三品,“大将军”为正四品,“上将军”略高半级。耶律留宁在契丹为“上将军”,到了大宋,怎么排序?宋廷目前的安排是:契丹的“上将军”在大宋的“上将军”之下,而不是自轻自贱,让大宋的“上将军”排在契丹的“上将军”之下。

此类安排即是传统之“礼”。

“礼”义极重,其要旨在“节制”“当位”两个核心诉求。

契丹“上将军”来访,大宋没有将其视为附庸性质的“蕞尔小国”的使者,令其叨陪末座,也没有将其视为宗主性质的“可汗大国”的使者,奉为座上贵宾,而是折中平衡,将其视为大宋“上将军”与“大将军”之间的品阶,这是契丹使者最合适的位置,大宋礼宾司处理得当。

真宗做事“允执厥中”,深得“中庸之道”的折中与平衡原理。他的所有举措,都昭示了“和议”的诚意,同时也昭示了“执纲纪,存大体”的大宋尊严。

“和议”之后,瀛洲、代州按规定将战争前后俘获的契丹国降人押送到京。这些人怎么处理?

按照“和议”精神,是不是应该全部遣还契丹呢?

没有。

真宗给出的诏令是:“和议”以前的俘虏,按照大宋的旧日规定,一律收编,从此隶属于宋师军籍;“和议”以后的俘虏,付给部署司,遣还契丹。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