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页(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金匮形制略似玉柜。

“禅地”也有玉牒、玉册,规制应如“封天”。但我在封禅大典的记录中,只看到了玉册,没有看到玉牒。

“禅地”在社首山。山上有“社首坛”。此地是泰山的附属神山。“封禅”,“封”为祭天,在泰山顶;“禅”为祭地,就在社首山。地祇乃是后土神。1951年,中国大陆在社首山堕山取石,从此世上已无社首山,仅存遗址。

昔日唐玄宗祭祀地祇在社首山。大宋太平兴国年间,曾有人在此地得到唐玄宗用过的玉册、苍璧(青玉),真宗也诏令制作石 、玉柜,将唐玄宗时代的遗物继续埋在这里。还在此地建造八角祭坛,三层,每层高四尺,上宽十六步。有八面台阶,上层台阶长八尺,中层长一丈,下层长一丈二尺。有三道围墙四扇门。真宗“禅地”也在这里。

整个工程由直史馆刘锴、内侍张承素负责主祭场所的圜台和石 封护;直集贤院宋皋、内侍郝兆信负责唐玄宗时的“社首坛”和石 封护。

真宗同意了这个“仪注”,并下诏,要王旦、冯拯、赵安仁等分别撰述上述玉牒、玉册的文字。真宗还特别晓谕起草的大臣说:“向天帝吁请的文字主要就是两条:第一,感谢天降天书和各种符瑞;第二,大宋皇帝为民祈福。”“感恩神祇”“为民祈福”成为封禅大典的总诉求、基本主题。

有司再上一个有关“仪注”的规划:

泰山上下十几里路,大典当天,仪仗队伍将列满山路。皇上登山封禅那天,为了使山上、山下同一时刻行礼,山上圜台要设立“黄麾仗”,是为一种迤逦排开的仪仗队伍;山下祭坛设“爟火”,就是据说有祓除不祥功能的火炬。将要行礼时,爟火开始点燃,从山脚一直排列到山上。又特制一种漆牌,派遣黄麾仗队伍中人依次传付山下。漆牌到了山下,公卿就位,皇帝站到圜台的位下,目视燎坛开始燔柴。执事即将柴火点燃。燃烧中,山上传呼“万岁”。燃毕,皇上走还行在座次,解严。

然后再传呼到山下,一众祭祀官员开始退下。

社首山,也设置爟火三处。

真宗也批准了这个建议。

但这个建议开始时没有设计漆牌,一律以山上山下传呼为节制。真宗认为神祇需要庄静,于是将传呼改为漆牌,直到礼成,才开始传呼。但是又担心漆牌不能即时传到,时刻有差,于是派遣司天官员在山上、山下设置计时的漏壶和日晷,两相校订,再于坛侧击敲木板呼应。又从南天门的山顶到山下的岱庙,几个重要节点设置了长竿,高举灯笼下照,以此传递信息,使一路各处执事不至于误了时刻。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