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页(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民意”之下真宗“侈心起”

大宋有司,不少人不愿看到国家陷入疯癫一般的庆典中,他们担心“东封”之际再“西封”,于是大中祥符元年八月,也即“泰山封禅”前两个月,他们就上书说:“西汉祭天在甘泉泰畤坛,祭地在汾阴后土祠。后汉开始定南北郊祀祭祀五方神,那么今天的汾阴后土,本来就是汉代以来的地祇所在。不久我大宋东封泰山,还要在社首山‘禅地’,也就等于是祭祀了地神。如此,汾阴的后土祠不应该同时再祭。再说,唐开元十二年、二十年虽然在汾阴脽祭祀后土,但在十三年泰山封禅时,并不另外祭祀后土。臣等愿意东封车驾出京后,派遣官员到汾阴告祭,封禅之日不再到汾阴同时祭祀。”

真宗更知道一场祭祀大典耗费国帑不菲,因此同意有司意见,即在泰山同时祭祀天神地祇,就不再专程赴汾阴西封了,甚至以后也不再西封。所以,最初,真宗是没有祭祀汾阴后土神的打算的。

但,究竟在哪里祭祀地祇算是正宗?

山东地界的社首山上社首坛?

山西地界的汾阴脽上汾阴祠?

这事不免纠结。

纠结中,更出现了“不可违”的“民意”。

民意认为,东封了泰山,也应该抽出时间再来西封汾阴。

真宗开始为民意所迫。

大中祥符三年(1010)六月,知河中府(永济县,今属山西运城)杨举正向朝廷报告:河中本府父老僧道1290人联名上书,请求车驾亲自来汾阴祭祀后土,并且还要到朝廷来亲自请求。当时的宁王,真宗的兄弟赵元偓“领护国军节度使”,而护国军镇所就在河中,所以也接受河中父老拜请,来撺掇皇兄驾幸汾阴。但真宗下诏不允,又诏告河中:不要让父老来朝廷。

但是满朝文武已经被“泰山封禅”这一场大典煽动起来了,热情不退。于是,到了七月,文武官员、将校、僧道、耆老三万多人“诣阙”,即到朝廷请求祭祀汾阴后土。

真宗仍然不许。

他还是担心动用国帑太多,毕竟各种兴作都要用到钱帛。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