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页(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赵光义改名赵炅,是既尊重传统,又有所变易的中道行为。如果恪守传统,不做变易,天下为实现“避讳”这一礼俗,就会折腾出数不清的行政事件、文化事件、社会事件;如此,天下将会出现“失衡”状态。如果干脆废掉“避讳”礼俗,在那个时代,也将可能出现另外一个类型的“失衡”状态。

赵炅,经由一个小小的变易,走向了“中道”。这个“中道”,就其政治智慧和伦理智慧而言,就是“中庸之道”。

赵炅,是中国帝王中,比较能理解儒学“中庸之道”精髓的人物。

这事不简单,容我以后来表。

简单说,宋太宗改名事小,平衡事大;平衡“避讳”事小,治理邦国,有此平衡理念事大。有这个诉诸价值“应然”的平衡理念,也即中庸理念,与没有这个理念,政治治理,是不一样的。历史上来看,这也是区别“圣君”“贤君”与“暴君”“昏君”的尺度之一。

以火德王

说到“炅”字,也有讲究。

“炅”字有“火光、明亮、炎热”的意思。这是因为,大宋认为本朝是“以火德王”,故推崇“火运”。

“以火德王”,是汉代以来五行哲学的一种说法,正式的名称是“五德终始说”。注意,是“五德终始”,而不是“五德始终”。意思是“五德在循环中,一个终结后,另一个开始”。但“五行”的思想,可能在殷周之际就出现了,一般认为托名殷商亡国之臣箕子与周武王的对话文献《洪范》,为“五行”的最早记录,但一直到汉代,才成为逻辑链条比较清晰的哲学。“五行”说,在讨论中国政治问题时,倡导一种循环论理念,大意就是木、火、土、金、水这“五行”在循环运行中,有衍生或克灭的关系。所以历来朝代更替,都要确定前朝属于“五行”中的哪一“行”,而后便知道本朝替代前朝又属于哪一“行”。知道了前朝之“德”,就可以推断本朝之“德”。此事攸关本朝正朔,是天命所在,非同小可。换一句话说,本朝立国,是否合理、正当、合法,一句话,是否符合天命,必须先来界定五行属性。五行属性明了,而后才可以有资格号令天下。

秦汉以来,历朝都在严肃地玩着这个有趣的政治游戏,乐此不疲。

为此,历代史学家在撰写正史时,往往要编写一部《五行志》,以此推衍朝代更替前后的天命。直至民国卿士撰写《清史稿》,都昭示着,不懂“五行”,是没有能力完成正史的。

后周确定自己是“木德”,木生火,故大宋接续为“火德”。大宋自建国之初,就已经推断并确定了本朝属于“火德”,故史称“炎宋”。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