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页(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第三个年号是“端拱”。这年号与雍熙三年间的北伐失利有关。大臣屡屡劝谏宋太宗应该“无为而治”,他虚心纳谏,用了这两个汉字。所谓“端拱”,按语词本义,是俩手揣在袖子里,正身,或立或坐的样子。后来指心存敬畏,庄严临朝,端坐垂拱,无为而天下治的帝王之相。这个年号事实上是“太平兴国”的逻辑延伸。

第四个年号是“淳化”。用淳朴之政,感化天下。使用这个年号时,西夏那边正在捣乱,弄得太宗一朝几乎束手无策。赵炅用了这个年号,可以推知他试图“以德服人”的解决之道。

第五个年号是“至道”。淳化年间,各地有叛乱,太宗希望“与民更始”,与天下万民共同改良大宋,达到符合天道的最优模式。

现在,太宗改元“太平兴国”。

改元日选在即位两个月后。

太宗登极在丙子年冬十月甲寅日,干支纪年,以六十为一个轮回单元。两个月后,是十二月的又一个甲寅日。这时距离明年的丁丑年正月壬戌日,只有九天时间。太祖时代的“开宝九年”如果挨到这一天,那就太圆满了。但太宗已经等不及了,“太平兴国元年”,就这样,就在这一天,匆匆到来。

于是,农历丙子这一年,有了两个年号:“开宝九年”和“太平兴国元年”。

史称此类现象为“一年两元”。

但问题来了:赵匡胤逝世那一年,公元976年前十二个月零二十一天,也即丙子年的一月到十二月二十一日,历史文件怎么记录?属于“开宝九年”还是“太平兴国元年”?

司马光编著《资治通鉴》,就选择后一种做法。

公元220年冬十月之前,还属于汉献帝的东汉“延康”年号,这年十月行禅让,曹丕称帝,改元“黄初”。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就将这一年的正月也称为“黄初”。公元265年冬十一月之前,还属于曹魏“咸熙”年间事,被司马光记录为后来改朝西晋“泰始”年间事。公元936年冬十一月,后晋石敬瑭替代后唐李从珂,司马光就将当年正月至当年十一月,这十一个月内,还属于后唐“长兴七年”发生的故实,都记录为后晋“天福元年”发生的故实。

清史学家毕沅编辑《续资治通鉴》,在“考异”中,嘲笑司马光说:“温公书年号皆以后改者为定,虽易姓之际,亦用此例……颇为后儒所讥……”

存在“一年两元”现象时,司马温公(司马光的爵位封号是“温国公”,故史称“温公”。“温公”不是司马光的谥号,司马光谥号是“文正”)都以后来者的年号记录当年事件,即使是改朝换代之际,也用这个体例……这种纪年方法很为后来的儒者所讥讽……

古人言:春秋责备贤者。毕沅如是说,实是如实说。我读史至此,也不免“责备贤者”:司马光,这类纪年法,不得法。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