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页(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史官也记录:“会春旱,太宗焦劳甚”,正赶上春旱,太宗非常焦虑劳作。“岁旱艰食,民多为盗,上忧之”,年岁干旱,庶民吃不饱,很多人做了盗匪,皇上很忧虑。“时多阴雨,上以河决未塞,深忧之”,当时很长时间有雨,太宗认为大河决口没有堵塞,深深地感到忧虑。“上以久愆时雨,忧形于色”,太宗因为长久过时而没有落雨,不免忧形于色。

……

1924年,孙文先生做了题为《民生主义》的系列演讲,内中说到:“要把历史上的政治和社会经济种种中心都归之于民生问题,以民生为社会历史的中心。先把中心的民生问题研究清楚了,然后对于社会问题才有解决的办法。”又说:“……民生主义,不但是最高的理想,并且是社会的原动力,是一切历史活动的重心。民生主义能够实行,社会问题才可以解决,人类才可以享很大的幸福。”

如果熟悉宋太宗赵炅的言行,就会理解,作为十世纪的中国领袖,他对民生问题的关注,虽然不像孙文先生那样做出“民生主义”的思想阐释,却尽其足够多的智慧和精力,对民生问题给出了一个个解决方案。

官员贪腐,祸及民生,大宋不能允。

太祖太宗乃至于两宋诸帝,对官员贪腐几乎采取了“零容忍”的姿态。各类惩治贪腐故实,正史、野史,比比皆是。

塞浊乱之源

贪腐,在大宋君臣看来,是五代乱世的根源之一,必须有一套消弭机制,那就是重典。《宋史。太祖本纪》记载赵匡胤严加惩治贪官污吏,赞他:“绳赃吏重法,以塞浊乱之源。”将贪官污吏用重法惩治,目的就是堵塞五代以来的浊世变乱之源。清代史论家赵翼《廿二史札记》,有一专条《宋初严惩赃吏》,也说:“宋以忠厚开国,一般的犯罪尽量从轻或减免,但独独治理赃官罪很严厉。这是因为太祖亲自看到五代时贪吏的恣横,导致民不聊生。所以践祚之后,用重法惩治赃官。这样做,就是为了塞浊乱之源。”

“塞浊乱之源”,成为大宋的基本国策。

这个基本国策,用太宗评价太祖的话说,就是:“事为之防,曲为之制”。

太平兴国六年(981)十一月,有个监察御史张白,在知蔡州(今属河南)时,“假官钱籴粜”,借用官方钱财批量买入粮食而后加价批量卖出。这是挪用公款玩期货或炒股的节奏,被“弃市”,在街头被正法。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