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武陵郡太守曹寅也与王叡不和。武陵在洞庭湖旁,桃花源便在它的辖区之内。二人不和的原因很荒唐。每逢冠婚葬祭之时,荆州刺史与武陵太守之间总要有些来往。王叡觉得自己得到的礼品没有送出的贵重。“曹寅真小气。”他四处宣扬。曹寅听说后,对左右随从说道:“王叡这个蠢货,只当越大的东西越好,不知道小巧东西的贵重,真是没有眼力。”这话传到了王叡的耳朵里。“好,我杀了你!”他又冒出了自己的口头禅。这话几经辗转,又传到了曹寅的耳中。
曹寅天性胆小,从此便开始密切关注王叡的动静。征讨董卓的檄文也传到了荆州、武陵一带,此处的长官纷纷响应,准备举兵。王叡若是专心准备出兵也就罢了,偏偏在动员军队时说:“且拿武陵曹寅的人头祭旗,之后再去洛阳。”不知道他这话是当真,还是单单为了鼓舞士气,总之言语相当不谨慎。其实他根本没有杀曹寅的打算,但这话终归要传到曹寅耳朵里。“那家伙胆小怕事,听我这么一说,更要连觉都睡不着了吧。哈哈。”王叡嘲笑了曹寅一番。然而,在曹寅的眼中,王叡所言绝不是一句玩笑。此事关乎自己的性命,必然要想个对策才是。
此处先解释一下州与郡国之间的关系。三国时期,各地诸侯势力强盛,彼此征战,逐鹿中原。因此,若是能对诸侯所在地区的组织结构有所了解,应该有助于理解整个三国的故事。汉朝的地方组织中,最大的单位是“州”。除去直辖地区(司隶),天下分为十二州:豫州、冀州、兖州、徐州、青州、荆州、扬州、益州、梁州、并州、幽州、交州。州的下面有郡和国。郡与国同级,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皇族虽被封为一“国”之王,但汉朝禁止王直接统治。
譬如前文所述,董卓将前任皇帝刘辩贬为弘农王,虽然也封了畿内的弘农国给他,但他并没有赴任。弘农王只是一个名号,本人实际住在都城洛阳。国的行政事务,由朝廷任命的“相”来管理。郡的长官称为“太守”,而国的实际长官是“相”。
郡与国同级,太守与相也是同级。郡与国都属州的管辖,因此州的长官“刺史”就一定比“太守”和“相”地位更高——然而,实情并非一定如此,其中的情况相当复杂。
以荆州为例,荆州包括今天的湖北、湖南以及河南的部分,是非常大的一个州。州下面有南阳、南郡、江夏、零陵、桂阳、武陵、长沙这七个郡。一直将杀人挂在嘴边的王叡,虽然身份是荆州刺史,但他却没有给长沙郡太守孙坚或者小心谨慎的武陵郡太守曹寅下达命令的权力。简单来说,他们都是同级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汉朝时候的“州”,其实相当于日本的关东地区、近畿地区之类的“地区”一样,并不是实际上的行政单位。刺史虽是州的长官,但他并不负责州的治理。他的职责是监督州下面郡国长官的业绩。刺史所在的城市称为某州,只有对这里,刺史才具有实际的管辖权。
不妨用日本的地名作个注解。比如说近畿地区的刺史官邸设在大津。刺史虽然有权监督近畿地区太守们的工作,但只有在大津才有实权,不像大阪府知事、兵库县知事能管理大量的土地和人口。
也就是说太守比刺史更有实权。二者的俸禄虽然都为二千石,但太守从汉初开始便是二千石,刺史则是从最初的六百石逐渐增加到后来的二千石。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