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页(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蔡京推动建立的国家福利制度包括三个系统:一为居养院,是政府设立的福利收养院,收养孤苦无依的老人、孤儿、弃婴、流浪乞丐、残疾人,被收养的孤儿还将获得免费的基础教育;二是安济坊,是福利医院,免费收治穷苦的病人;三是漏泽园,即福利公墓。这三个福利体系,基本上涵盖了对穷人“从摇篮到坟墓”的救济。按照蔡京的规划,天下各州县及规模略大的城寨市镇,都必须设立居养院、安济坊、漏泽园,以救济无法自存之人。

宋王朝的福利政策当然不是蔡京首创,蔡京执政之前,北宋已建立了居养院、安济坊、漏泽园,不过,这些福利机构却是在蔡京的推动下才全面展开的,当时甚至发生了“州县奉行过当”的“福利病”。而当蔡京罢相之后,北宋的福利制度则出现明显的收缩。可以说,极力发展国家福利确实是蔡京的执政偏好。

◎ 蔡京《环翠图》

《水浒传》中的蔡京无疑是一名老奸巨滑之徒,历史上,蔡京也是被列为北宋“六贼”之首。不过,我们今天评价历史人物,大可不必因人废政,明末的顾炎武便说:“漏泽园之设,起于蔡京,不可以其人而废其法。”了解蔡京作为北宋福利制度重要推动者的另一个身份,可以让我们发现一个更为立体的蔡京形象。

苏轼是一位工程师

蔡京二十六岁在杭州钱塘县当县尉(相当于县警察局局长)时,他的上司杭州通判(相当于州议长兼副州长)正是三十七岁的苏轼。蔡京的父亲蔡准是苏轼的好朋友,二人多有诗酒唱酬。小蔡呢,则跟着大苏一起学习唐代徐浩的书法。你知道,苏轼也是一名具有多重身份的宋代名士,既是政治家、学者、蜀党领袖,又是大书法家(造诣不让蔡京)、美食家、大诗人,不过我们未必知道苏轼的另一个身份——他还是一名充满奇思妙想的工程师。

苏轼后来在徐州、杭州、惠州任行政长官(知州)时,都有大兴水利的惠政,在三地均留下一条“苏堤”。可见苏轼对水利工程的建造,既有热情,也很在行。苏轼晚年在惠州为官,还协助朋友修建了广州城的自来水供水系统。你没听错,宋代广州已经建成自来水供水系统,它的设计师就是苏轼苏大学士。今天的广州博物馆,还陈列着宋代广州城自来水装置的模型。

◎ 明代张路《苏轼回翰林院图》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