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页(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应该说,本雅明与布洛赫的分歧不是根本性的。经验理论在两人的思想中都占据重要地位。只不过布洛赫更强调音乐经验,而本雅明则强调文学经验。(7)把他们联系起来的是救世主义。

本雅明的救世主义集中体现在一年后写成的《神学—政治片断》(1920—1921)。这篇文章不长,全文如下:

只有弥赛亚(救世主)才能完成(总结)全部历史,也就是说,只有他才能修复、完成和创造历史同弥赛亚因素的关系。由于这一原因,任何历史因素仅凭本身是不能与弥赛亚因素联系起来的。因此,上帝之国不是历史运动的目的;它也不可能被设定为一个目标。从历史的角度看,它不是目标,而是终点。因此,世俗秩序不可能建立在神圣王国的理念上,因此神权统治没有任何政治意义,而仅有一种宗教意义。最激烈地否定神权统治的政治意义,乃是布洛赫的《乌托邦的精神》的主要优点。

世俗秩序应该建立在幸福观念上。这种秩序同弥赛亚(秩序)的关系是历史哲学的基本教义之一。这是一种神秘主义历史观的前提,包含着一个可以用图形展示的问题。如果一个箭头指示着世俗运动趋向的目标,另一个箭头表示弥赛亚张力的方向,那么自由人类对幸福的追求肯定是与弥赛亚方向背道而驰的。但是,正如一种力的作用会加强另一种相反方向的力,世俗秩序会因为其世俗反而有助于弥赛亚王国的来临。因此,尽管世俗秩序本身不是这一王国的因素,但它是促成后者悄无声响地逼近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因为一切尘世的东西在幸福中只会沉沦,但是只有在幸运的情况下这种沉沦才会找到幸福。反之,众所周知,内心的即孤独的人的内在的直接弥赛亚张力则历经不幸和痛苦。这种精神复原产生的是非道德。与精神复原相对应的是一种尘世复原。后者导致的是永恒的沉沦。这种永远瞬间的尘世存在(其瞬间性不仅表现在其总体,即空间总体中,而且表现在其时间总体中)的起伏停顿,弥赛亚状态的起伏停顿,就是幸福。这种状态被称为弥赛亚状态,是因为它永远在全部地逝去。

竭力追寻这种逝去,即使在人的那些原始状态,乃是世界政治的任务。其方法应该称作虚无主义。(8)

在这篇短文里,本雅明彻底批判乐观主义的历史进步论。他肯定了布洛赫对神权政治的批判,否定世俗秩序与神圣秩序的相容性。他以一种救世主义概括历史运动,把世俗历史运动与人类精神拯救描述为相反相成的关系。在他看来,人类的历史运动是永恒的沉沦,同时则促成了弥赛亚王国的来临。从现实角度讲,我们只能在痛苦的停顿中获得希望。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