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页(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寒山进入四门学的第二年,亦即公元741年,玄宗正是这一年诏设崇玄学,令天下生徒习《道德经》、《庄子》、《文子》、《列子》。当然,寒山并非崇玄学生徒,因此,也就无需有硬性规定,必须修读道家典籍。但是,因为寒山非常聪明,自己所修习的功课都能很快地掌握。因此,也就出于兴趣,开始接触老、庄、文、列诸书。

虽然只是粗粗地涉猎,但是,《老子》文意的玄妙,《庄子》语言的优美,却时时让寒山觉得神之往之,心向往之。《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庄子》说逍遥、无待、齐物、心斋,这一切都是平常所诵习的儒家经典中所不曾涉及的,这对于寒山来说,是多么新鲜和激动的事情啊。其实,每一个孩子对于新鲜事物都有本能的热情和好奇,寒山也不例外,对于此刻的寒山而言,道家的典籍就是新鲜的事物,一个充满着神奇的吸引力的未知世界。道家所带给寒山一个于儒家所提供的截然不同的世界,而寒山很快就被这个世界所吸引。于是,一旦有空余的时间,寒山便投入到了道家的典籍之中,当然主要是《老子》,因为五千言比较短,而且容易诵记。

当然,我们的寒山自然不会忘记自己的主业——儒家之学。有着四门学先生的督促,旬试、月试、岁试的压力,以及父亲的期待和叮嘱,寒山自然不会深陷于道家之学之中,因为,寒山毕竟是一个聪颖而又逐渐懂事的孩子。十六岁的寒山,自然已经知道自己现在所追求的是什么。

求学的日子在有条不紊地过着,三年的时光转眼而逝。告别了少年,寒山的生活将变得坎坷,变得无助。当然,我们的寒山此刻并不知道这一些,在他眼中,我们看到的是憧憬和希望。

三年四门学之后,寒山所面临的是近乎唯一的道路——科举,这是传统知识分子的必然选择,只是,寒山的这一切早已在父亲的规划之中,他能够做的是不断地去靠近这个目标,仅此而已。

* * *

[1] 根据《新唐书·选举志》:“凡生,限年十四以上,十九以下”,14岁入国子学及州县学是唐时通例,故此处以寒山年十四入咸阳县学。

[2] 为唐代儒学教育的必读经典,同时,根据《新唐书·选举志》规定:“通五经者,大经皆通,余经各一,《孝经》、《论语》皆兼通之。凡治《孝经》、《论语》共限一岁”,故寒山入县学第一年当开始学《论语》、《孝经》。(日)仁井田升《唐令拾遗》,东京大学出版会,1983年缩印本。

[3] 《新唐书·选举志上》。

[4] 《新唐书·选举志上》。

[5] 《新唐书·选举志上》。

[6] 《新唐书·选举志上》。

[7] 《唐会要》卷三五《学校》记该事为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五月。(宋)王溥《唐会要》,中华书局1990年版。

[8] 李白:《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全唐诗》卷一百六十七。

[9] 白居易:《登观音台望城》,《全唐书》,卷四百四十八。

[10] 见《长安志》,(宋)宋敏求:《长安志》,中华书局1990年版。

[11] 《论语·为政第二》,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12] 参考《中国教育制度通史》第二卷《魏晋南北朝隋唐》第四章,第335—336页。

[13] 参考《中国教育制度通史》第二卷《魏晋南北朝隋唐》第四章,第337页。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