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寒山因寒石山而得名,寒石山更是因寒山而具有了灵气,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寒山死后,寒石山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的游客,随之而来的是赞叹不已:
昨日游石梁,谓尽天下奇。今朝游两岩,奇复不减之。明岩回合当中起,两岸巉削东西峙。漠漠惟开八寸关,冬冬时应双行履。岩下千寻瀑布悬,岩中神井出甘泉。飞泉点点洒寒雨,石溜片片生轻烟。沿崖暗历寻仙路,闾丘马迹仍如故。松桂高盘石鼎云,狮象行窥仙掌露。响洞玲珑势若倾,石屑阴深行者惊。忽有一隙开天日,峭壁险岖殊怪形。出洞逶迤不数理,扪萝复入寒岩里。寒岩之景更何如?其胜不能分彼此!悄然石洞隔红尘,飞岩若坠接苍旻。上窍含岈藏燕蝠,下阪平宽容万人。仙人座下细园开,叠峰层峦绕梵台。丹房蔽日金为地,珠树连云翠作堆。奇迹异境皆经过,目中应接诚不暇。各道奇幽性所耽,相与徘徊不知夜。夜来寄宿岩中央,空林忽上明月光。窥人疑是寒山子,望而不见意茫茫。茫茫不见坐来久,烧灯试醉今宵酒。酒酣试作两岩歌,<a href=https:///Tags_Nan/ target=_blank>明朝</a>马上空回首。[6]
寒石山有着幽深的风景,更因为寒山而受到了世人的关注,让这个静谧的地方更增添了一份悠远的回忆。此后,寒岩、明岩两地都建有寺院,以纪念寒山,一则是山林之地有助于修身悟道,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因为寒山曾经在这里,这对于任何人都是一个充满吸引力的理由,更何况是修佛者呢?
寒岩寺,在寒石山。梁开平元年建,寒山子栖遁处。周显德中改圣寿,昭仪孙氏重新之。由明岩北五里而上,四山耸秀,水流乱山,铿锵如佩环。院宇周阿,并置岩下窗扉轩戸,开阖于烟云紫翠中。宋大中祥符三年改福善院,今为寒岩寺。
明岩寺……名云光院,号暗岩。周显德四年,吴越昭仪孙氏建,卽僧全宰栖禅处,更名明岩。介居岩谷间,道狭不容轨入,门两石夹峙,号石门。前对幽石,横敞飞阁,岩窦嵌空,堂宇半居岩下,大概如寒石山。宋开宝七年升为寺,祥符元年改大梵。寺有十景,云栖洞、摄石、八寸岩、初来庵、瀑布、水索、幽石、重岩、洞门、响岩,旧传寒山、拾得隐身之地。[7]
至今,明岩寺依然存在,这里的一切也都依然深深地打上了寒山的烙印,寒山隐居过的朝阳洞,寒山咏叹过的重岩和幽石,寒山死后所葬之地。不仅如此,这里草木也似乎都有了寒山的灵性。在明岩生长着一种竹子,因其竹竿呈方形,故称为方竹。说这方竹就是跟寒山有关的,你相信么?或者这原本只是一种传说,但在寒山气息浓郁的这个氛围中,这一切似乎都是真的。根据明岩寺现任主持释昭贤和尚的介绍,明岩的方竹是寒山的筷子插在地上而来的,因为寒山得道成佛之后就不需要吃饭了,于是筷子也就多余,由插在地上的筷子长成的竹子自然也就是方的了,竹子下方上圆,一如筷子的形状。因为寒山吃饭的筷子没有洗,所以竹子长很多毛刺,竹节上也盘着钉子。竹子有三个杈枝,每个杈枝都长三片叶子,象征着丰干、寒山、拾得三贤。竹子的叶特别的宽,象征着寒山的胸怀宽阔。叶子特别长,而且有皱纹的形状,这代表寒山非常长寿。最为奇特的是,春季方竹是不出笋的,每年都是在九月份开始出笋,因为寒山是在九月十七日去世的。当然,我们不会相信寒山曾经有一天得道成佛了,然后有了明岩方竹的产生。但是,方竹的奇特,再加上寒山的神秘,两者岂不是一种很完美的结合?惟有在这样的意境之中,你才能够更加深刻地感觉到寒山的存在。寒山曾经在这里生活过,这里一切都带有着寒山的气息,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至少它表明了世人对于寒山的接受和理解。
人因山而名,山因人而灵。长眠在象鼻峰顶的寒山,应该感到欣慰了。
* * *
[1] 引自《四库丛刊》本《寒山子诗集》“拾得录&rdquo;集语。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