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页(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我叫王芸生。”

妈妈张着嘴,却发不出声音。停顿了一会儿,才激动地说:“久仰大名啊!”

真的,在那个年代,不仅人人皆知《大公报》,更是人人皆知这个总编辑的影响。隔日,妈妈文章一字没改地刊登在《大公报》头版,以大号铅字发排。当妈妈兴冲冲地拿着钱走出报社的时候,紧紧地握住这二十元。这真是一笔巨款啊。(当时,四块钱就能买一百五十斤大米)。这是妈妈第一次用自己的笔挣来的“巨款”,不光是这些,妈妈是在日本人的包围圈中杀了出来,这稿费对于她就意味着更多的东西。

文章的发表,最初仅仅是为了谋生,却竟然成了妈妈生命中的一个转折,没有想到,她的后半生,一直从事记者的事业。

一九三八年汉口沦陷,妈妈乘小船逃离到九江。妈妈还在寻找关系,可是这个时候,抗日的组织开始转入地下,没有人知道怎么和延安取得联系,地方上的办事处让妈妈参加国民党。妈妈坚定地说:“不,我是要去延安的。”

妈妈依然徘徊在街头,走投无路。她决定给王芸生先生写信,希望他接受妈妈参加《大公报》的工作。信发出去以后,妈妈天天在那里等待。越等越没有好消息,不是这里失守,就是那里失守。一个月后,还是没有王芸生先生的消息。妈妈依然在想办法与延安方面取得联系,当她打听到八路军办事处的地址,便赶紧跑去。到了那里才发现机构已经撤离。站在旧址面前,她还敢跟自己说:“绝不困死在九江。”

正在四面楚歌的时刻,王芸生先生从重庆寄来一封短信。信上说:“你的信是从汉口转来的。因为汉口失守,报社已经迁移重庆。你假如有志于新闻事业,到重庆来找我。王芸生。”

妈妈激动得在那里发抖,她想象着她未来的事业和工作,她要写很多关于抗日的文章,她要用她的笔唤起中国人的抗日精神,她还要用这支笔把日本人赶出中国去。于是,她卷起自己随身仅有的一床薄被子,一本《高尔基论文学》和巴尔扎克英文版的《高老头》上路了。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