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页(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然后,宣传部的电话就打到家里,把爸爸叫去了。通知他立刻买票回青海。

说话、写字都成了一种负担,如果能像远古的人那样,什么都说不清楚的时候,人也许就可能真正地在那里又蹦又跳,生活在阳光之下。妈妈已经很少给朋友写信了,家里的经济状况也越来越差,我的记忆里家里实在是很穷的。但是,妈妈不愿意我们这么出去说,不知道是她要面子,还是怕我们的嘴又会给爸爸带来什么坏的影响。她说,她不是拿了自己的衣服重新染了,给我改做了一件新衣服吗?还要怎么样?看看人家,比我们家穷的人家有的是。我不敢回嘴,但我想,那些所谓的穷人,都是工人阶级家庭,谁也不敢欺负他们啊。哪里像我们,我们是反革命家属。

妈妈比谁都清楚,她不再跟我们说这些事情。她在给陈毅外交部长的妻子张茜的信上带了一句,提到了家里的经济情况。总是希望能找到一些生路,总是希望能活下去吧。更希望自己有能力将孩子抚养大,让他们接受正常的教育。还在新四军的时候,在那些艰苦的岁月里,妈妈是和张茜一起走过来的。毕竟是过去的朋友,在阴暗的时代,还敢于流露一份善良。张茜为妈妈争取到两本俄文版的名著《漂来的磨坊》和《达佛丽亚》的翻译工作。是她亲自写信跟出版社打了招呼,联系好以后,就让妈妈拿去翻译了。于是,下班后,在一天的疲惫劳动之后,妈妈集中精力趴在小灯前翻着,不停地翻着。仿佛寒冷、恐惧和死亡只会从外面袭击她的生命,一旦接触到俄文字母的时候,她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让这个家存在,让我们活下去。

三十多万字的《漂来的磨坊》很快译完了。妈妈把它寄给爸爸,让他读上几遍,在文字上再做了一点修饰,妈妈再誊抄一遍,就拿去出版了。这时已经不是当年的岁月了,妈妈再也不会像出版《奇婚记》时,可以正大光明地把自己的名字写在封面上了,她是划为另类的,为了不招惹麻烦,为了不让单位知道,从这以后妈妈决定改用笔名,爸爸想了想,写信跟她说:“就叫方煜吧,这就是微明的意思。”

书,出版了,稿费也收到了,有四千多元,在那个时候的四千元啊。妈妈快乐得哭了。但是一转脸,她冷冷地跟我们说:“不要到外面去说,家里的事不要到学校去说啊。听见吗?”

几乎在那同一时期,母亲依然是慌慌张张的。重读她一九九三年十一月六日给我发往纽约的信时,会清楚地感受到她当时的状态。信上说,“一九六三年春节前后,我正在金山兴塔公社农村搞‘四清’,大队支书是同济大学的教师(男),对我很信任,队员都是同济的助教和学生,融洽相处,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感受到这一份温暖。农村生活虽然艰苦,但是没有人在背后捅你,给你穿小鞋,所以心情是舒畅的。三月里,厂里突然下令调我、朱人峻、叶琼等五人回厂参加‘四清’。我担心厄运又要降临到我,要挨整了。大队给我们五人开欢送会,我代表发言,面对这些真情实义对待我的同志,竟然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声音呜咽,流着眼泪发不出声……有谁能理解我当时的处境和心情啊!”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