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页(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这几天情况却迥然不同了。宣德皇帝驾崩,遗诏令军国大事禀报皇太后而后行。虽然张太后信任“三杨”、张辅等辅政大臣的治国才能,一切朝廷要务放心让他们去办;然而辅政诸臣在此特殊时刻必然更加小心谨慎,凡遇军国大事随时向太后请命。加之国丧期间,礼部官员更需就丧礼仪注、封谥等事宜随时向太后请示。张太后又不是如皇上一样每天上朝,于是一些大臣和官员们不得不频频往来清宁宫,打扰这里的幽静了。

清宁宫本是历朝供奉太后的居所。打从十年前仁宗皇帝驾崩,宣德皇帝即位,张太后即移居于此,那时她还只有四十七岁。她自十七岁选进燕王府,洪武二十八年被册封为燕世子妃,她经历了洪武、建文、永乐朝的无数惊涛骇浪,伴随丈夫朱高炽度过了一个个难关。自从燕王朱棣从侄子手中夺得帝位,朱高炽始终处在争夺储位的漩涡中。他当了二十年窝囊太子,始终得不到父皇的信任。好不容易熬出头继承了皇位,正要大展宏图推行新政,竟身罹暴疾而亡,在位不到一年。经历了丧夫之痛,张皇后晋升为皇太后。年轻的宣德皇帝朱瞻基对母后极为尊重,许多军国大事都事先禀告母后,征求她的意见。张太后历经数朝政治风暴的锻炼,往往能给瞻基有力的支持和很好的建议。瞻基对母后极为孝顺,凡天下进奉的奇珍异果,必先送呈太后品尝。太后寿辰,群臣朝贺毕,瞻基亲自陪奉太后游西苑,登万岁山时他亲手扶着母后的舆轿登山。后来张太后去拜谒长陵、献陵,身为皇帝的瞻基一身戎装骑马亲率仪仗队护卫太后的辇车前行,在过清河桥时又下马小心地扶挽辇车徐徐通过。京郊的百姓见此情景,纷纷拜伏道旁,高呼:“吾皇万岁万万岁!太后千岁千千岁!”张太后感动地对瞻基道:“百姓如此爱戴皇帝,无非是因为皇帝能让百姓安居乐业。你应慎始慎终,不要辜负了百姓的期望。”瞻基自然唯唯恭聆母后教诲,谨遵不懈。

宣德皇帝在位的十年是张太后安享尊荣过得最舒心的十年。怎奈命运之神总是捉弄这位至尊至贵的太后。她的丈夫仁宗登基不到一年暴病驾崩,至淳至孝的儿子竟也在三十七岁的华年撇下她撒手西去!悲痛之下,她尽拘太医院的御医严鞫,终于弄明白了父子两代皇帝暴病的缘由,均是沉溺后宫女色带来的恶果。嫉恨交加的张太后饶不了后宫那班狐媚女人。她掷下懿旨:宣宗宠爱的后宫十位妃子及皇帝临幸过的宫女一律殉葬!这既是遵循太祖以来历朝祖制,也发泄了她丧夫失子的心头之恨。

宣德皇帝驾崩,张太后在清宁宫安享尊荣的平静生活完全被打破了。年近六旬的老太后一方面内心承受着丧子之痛,极度怀念瞻基在世时母慈子孝其乐融融的美好光景,同时还要为今后的国家大事忧心忡忡。她脑子里不时萦绕着瞻基临终前托孤的那些话语:“儿此去不足为憾,唯念太子年幼,不能执掌国柄,因此郁结于心……所有军国大事,需禀报太后而后行。孩儿不孝,只得劳累您老人家了!”记得当时她安慰弥留之际的儿子道:“皇上尽管放心,太子虽然年幼,但他天资聪慧,进学之后,日后必成大器。”话虽如此说,到了此刻,老太后对祁镇日后能否成器心里没有一点底。瞻基废胡皇后立孙贵妃的事始终得不到张太后的原谅,孙皇后夺宫人之子为己子又是人尽皆知的秘密。祁镇是瞻基的血脉一点不假,但他只是宫人所生,既不是胡皇后也不是孙皇后所生的皇嫡子,在这样敏感的时候由这样一个来路不明的稚子继承大统,难免引起朝野议论。这些议论自然也传到了老太后的耳朵里。祁镇在国丧期间的糟糕表现也让太后紧皱眉头。况且他一旦以幼主身份登基,孙皇后就会荣升皇太后,她可是一个权势欲极盛不好对付的女人……

这些疑虑困扰着张太后,眼看着国丧七日之后,按制就是新君登基的日子。究竟作何抉择,除了祁镇还有谁有资格继承皇位?在宫中张太后没有谁可以与之商量,难不成她把辅政大臣们召进宫来讨论立谁为帝?那真要让几位满腹经纶的重臣目瞪口呆了!

情急之下,张太后想到了一个人:宫中最年长、威望最高的太监金英。金英是朱棣在世时选进宫的,一直在东宫侍候太子。仁宗登基后被任命为司礼太监。宣德七年,一批擅权贪腐的宦官被诛杀,一贯正直廉洁忠心耿耿的金英和范弘却被颁赐免死诏,足见宣宗和张太后对他俩的信任和倚重。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