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页(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杨溥道:“太后春秋已高,国丧中诸事繁杂,她老人家已自不胜其烦。故闻朝野舆论属意襄王,她也乐观其成,毕竟是自家亲生儿子嘛!若由太子继位,祁镇年幼懵懂,且中间还隔着一位孙皇后,恐其掣肘一时。这也是太后不得不忧虑的。”

杨荣道:“祁镇出生仅四个月即被先帝册立为皇太子。不管他是不是孙皇后所生,他是先帝的血脉一点也不假。先帝只有两个儿子,次子祁钰年龄更小,同样是庶出。是故先帝病笃,特命百官朝见太子于文华殿,且遗诏令我等与太后一同辅佐太子,待其成长。太子继位天经地义,还有什么可迟疑的呢?当今之计,我等唯有一心辅佐太子继承大统,方能使朝廷得到安定。”

杨士奇点头道:“荣公所言极是。洪武二十五年懿文太子薨逝后,皇孙允炆年方十六岁,储位久不能决。太祖召群臣议于东角门,众臣中多有拥立晋王与燕王者,独学士刘三吾坚持按嫡长继承的祖制立储。太祖权衡再三,于次日颁诏立皇孙允炆为储君,结束了这场旷日持久的储位争夺战。以太祖的英明神武,岂不知幼主临朝之弊?盖因不愿燕、晋诸藩为争储引发祸乱纷争,只得立允炆为皇太孙继承大统。今日之事与当年有些类似,我等身居台辅,应该谨慎行事,切不可附庸妄议,贻误宗庙大计!”

杨荣、杨溥同声应道:“寓公所言极是。”

于是,三人商定明日早朝时即采取行动,邀请百官赴乾清宫,要求谒见太子,到时相机行事,务将召外藩之邪议压下来。争取早定国本,以安社稷。

第二天上午,杨士奇、杨荣、杨溥早早来到内阁与礼部尚书胡濙、英国公张辅会面,细叙昨晚商议之事。二位辅臣老成持重,深知重任在身,在此关键时刻必须团结一致,决断专行。国丧期间文武官员虽然均不上朝,但此时奉天门外已聚集了越来越多的官员,大家都在议论,大行皇帝丧礼今日已满七天,新君即位理应提上议程,缘何宫中不见动静!莫非这些天盛传将召外藩进京果然是事实?奉天门内外左右廊庑上,官员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在悄悄议论着。

不久,以杨士奇为首的内阁成员出现在奉天殿的御阶上,文武百官迅速聚拢来,引颈聆听辅臣们将作何决定。只见首辅杨士奇嗽了嗽喉咙开口朗声道:“众位大人,今天是大行皇帝国丧第七天,按祖制文武百官耆老应在今日上表奉新君荣登大位,以定国本。大家都记得,正月初元朔旦,先帝病笃之时,曾命百官朝见皇太子于文华殿。嗣后遗诏又命我等五臣辅佐皇太子,军国重事禀报太后而后行。先帝遗命由太子祁镇继承大统已是清清楚楚,毋庸置疑。但近日谣诼纷起,谬论流传,倘有不测将危及宫廷。我辈受先帝厚恩,理应力保幼主,扶持国祚。请诸位五品以上大臣随我等进宫谒见太后,力请太子出宫接见群臣。”

一听首辅这样宣布,文武百官心绪乃定,欢呼雀跃地簇拥着杨士奇、杨荣、杨溥、胡濙、张辅五大辅臣,一行近百人浩浩荡荡进入内廷,绕过三大殿,朝乾清宫进发。

外廷的这些动静早有值侍宦官报往清宁宫。张太后闻知,难免有些惊诧,问道:“杨士奇、杨荣、张辅等辅臣都在那里吗?”

“禀太后,就是杨士奇、杨荣等五大辅臣为首带领百官进宫,要求觐见太后和皇太子。”

“唔。”张太后镇定了一下,随即命太监立即赴东宫传唤太子。她稍事整饰,随即起驾去乾清宫。

张太后到达乾清宫后,隐约可见乾清门外人头攒动,许多官员聚集在那里,尽皆静穆地站着等待太后接见。

早有宦官在乾清宫张设太后御座。张太后敛容就座,旁边有女官佩刀剑侍立。张太后随即命宣大学士杨士奇、杨荣入见。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