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页(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杨荣去世后,太监王振除去了一个劲敌,气焰更加嚣张。此时杨士奇心灰意冷,告病请假回原籍休养。英宗倒还体贴老臣,派宦官护送他回泰和。杨士奇的长子杨稷横行乡里,仗势杀人。杨士奇一贯溺爱袒护其子,使杨稷案得不到处理,民愤甚大。到此时王振有意整治杨士奇,怂恿御史翻案,弹劾杨士奇庇护犯罪的儿子。英宗令将弹劾的奏章封寄给杨士奇,表示朝廷对他的爱护。

后来案情急转直下,在王振的指使下,地方按察司揭发杨稷杀人及横行不法罪达数十件,朝廷法司无法回避,只得逮捕杨稷,将其关在监狱,但碍着首辅的情面,暂时未交付大理寺审讯。

王振故意要让杨士奇难堪,又让英宗亲自下诏勉慰正在养病的杨士奇。杨士奇接到诏书,痛哭流涕,自觉无颜再见圣上,上书乞将骸骨长眠乡土,不肯再回京师。

自此“三杨”中只剩下沉默寡言的杨溥,其他阁臣都是年轻后进,根本无力与王振相抗衡。而太监王振自恃有即将亲政的英宗皇帝撑腰,没有了杨士奇掣肘,更是权倾朝堂,不可一世!

为了迎接英宗亲政大典,王振不顾国库空虚财力不济,决定重修北京宫殿。英宗命太监阮安同都督沈清、工部尚书吴中等重建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并修缮乾清、坤宁二宫。由营缮所丞、人称“活鲁班”的蒯祥主持经画,调用各监局工匠三万余人,军队三万六千人,于正统四年十二月开工营建。

自此,紫禁城中心十九年前被雷火焚毁的三大殿废墟上,日夜人声鼎沸地紧张施工。在数万名民夫工匠中,有四千多人戴着叮当响的脚镣劳作,他们有的是不堪苦役逃亡,有的是逃回家乡收获地里的庄稼,又重新被抓捕回来戴上镣铐的。王命大于天,谁还管老百姓的死活!

除了重修三殿两宫。王振又大建宫城内外诸佛寺。王振喜好僧道,每年必度数千人出家。前后共度二万二千多人。黄帽缁衣,布满京城街道。自来僧道之多,没有超过这个时期的。

王振为了重修庆寿寺,共役使军民万余人,耗费国库白银数十万两。寺院的壮丽冠甲京师,落成之后,颁诏赐名大兴隆寺,延请崇国寺僧任住持,英宗还亲临寺中,披上袈裟成为佛门子弟。公侯以下百官自然争先恐后地迎奉礼拜,趋之若鹜,街巷为之阻塞。

当时新晋吏部主事、后来的名相李贤上书直言道:国家建都北京以来,所废弛者,莫甚于太学,所创新者,莫甚于佛寺。举措如是,可谓舛矣。若重修太学,虽极壮丽,不过一佛寺之费。请及时修举,以致养贤及民之效。

英宗读到这封奏疏,感到有些羞愧。遂下令修建元朝遗留的太学监舍,至正统九年,新太学方告落成。

由于崇尚僧道,当时还闹出了一宗公案。

正统五年,广西思恩州土官知州岑瑛出巡,忽有一老僧站在道路中央,挡住他的官轿。从行的皂隶呵叱和尚,他竟不搭理,要官员下轿相见。岑瑛觉得蹊跷,诘问之下,老僧自称是逊国的建文帝,自云南经历福建,游方至此。于今老了,想将骸骨埋在皇祖陵旁。岑瑛闻言大吃一惊,将老僧及其弟子十二人送往巡按御史处,后写了奏章,又将一干人等械送京都。

老僧在途中曾赋诗一首: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