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页(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以上是《左传》的记载,《史记》说的却不一样。按照司马迁的说法,智伯是在伐郑的时候借酒闹事,动手打了赵无恤。打得不算厉害,但赵无恤的手下人不干了,这不是欺负人吗?这些人纷纷向赵无恤请战,要一报还一报,收拾智伯。面对群情激奋,当事人赵无恤却开导说:“君所以置无恤,为能忍诟。”

无论智伯是真醉还是假醉,酒醒后不但不为自己的失礼道歉,反而变本加厉,竟然在回国后鼓动赵鞅废掉赵无恤。赵鞅不为所动,反而意外地发现自己的儿子是个人才,坚持让赵无恤继承正卿之位。

历史的真实,到底是《左传》记载的阵前激辩,还是《史记》记载的借酒发疯,令人莫衷一是。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场由智伯挑起的纷争,使得一向相安无事的智、赵两家正卿,形成了势不两立的局面。

公元前457年,实力最雄厚的正卿赵鞅去世,智伯乘虚而入,取代赵氏掌控了晋国大权。三年后的公元前454年,智伯又跳将出来,率领韩、赵、魏三家正卿,把另外两家正卿——范氏、中行氏给灭了。

其实这是赵家的历史遗留问题。早在公元前497年,范氏、中行氏便联合起来讨伐赵氏,赵鞅打着国君的幌子,“奉命”讨伐了这两家倒霉蛋,最终“保留卿籍,以观后效”。羽翼渐丰的智伯想给自己的发展壮大找一个突破口,于是选择先解决这个历史遗留问题,给“正卿”做减法。

四强打二弱,这个减法轻而易举就完成了,接下来要做加法——瓜分土地,累加到四家中去。这一次“打贫农分田地”,智、赵、韩、魏四家开始“排排坐,吃果果”,作为晋国国君的晋出公坐不住了。以往六卿吃肉,国君还能喝口汤,如今四卿吃满汉全席,国君只能离桌三尺淌口水,是可忍孰不可忍!

晋出公手中有军队,但人少装备差,跟四家正卿比起来就跟“儿童团”似的。因此,晋出公决定向齐国、鲁国搬救兵。消息还没有传到齐、鲁,探听到风声的四卿就有些心惊胆战了。与齐、鲁两国的正规军相比,四家正卿的军队即便不是“儿童团”,充其量也就是“保安团”,这仗还用打吗?

危急时刻,挑头的智伯再一次跳出来,决定先下手为强——把晋出公给轰出去。有人可能会问,干吗轰啊,直接杀了不就得了吗?其实智伯的选择,是由东周时期的态势决定的。当时,诸侯之间犬牙交错,谁都在鼓足力气随时准备大战一场,但往往“师出无名”,容易给人讨伐的口实,上演“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闹剧。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