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公元前317年,公孙衍来到韩国,并被韩宣惠王拜为宰相。
此时,魏国的宰相是田文,齐国的宰相是田婴。这俩人什么关系呢?——田婴是田文他爹!父子俩一下子就将魏、齐两国的关系拉近很多。公孙衍认为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便开始谋划第四次“合纵”。
公孙衍的一举一动,始终被秦国的张仪注视着。公孙衍看到“合纵”的机会到了,张仪当然也不是瞎子,两人继续展开对决。
前几个回合,都是公孙衍先把“合纵”生出来,张仪再出手,一把掐死在摇篮之中。而这一次,张仪索性来了个“先下手为强”,准备让公孙衍的“合纵”胎死腹中。张仪的招数很简单:枪打出头鸟、杀鸡给猴看。
秦国打韩国,就跟捏死一只蚂蚁一样,如果其他国家不帮忙,韩国想临死叫一声的机会都没有。秦军所向披靡,在修鱼歼灭韩军八万多人,生擒韩军主将申差。韩国危在旦夕,秦惠王“连鸡”的论断再次被证实:“诸侯振恐”,没有一个国家敢站出来帮韩国的忙。
韩宣惠王急了,韩国的“连横派”公仲朋便跳将出来,提议向秦国割地求和。韩国举手投降很容易,但要看人家秦国答应不答应。对秦国而言,要是没好处,受哪门子的降?有能耐继续打!
嘴上求饶肯定不行,割地也不见得好使——韩国那一亩三分地,给秦国塞牙缝都不够!因此,公仲朋又提出了一个求和条件——联秦伐楚。
公仲朋看得很准,秦国一直都把楚国视作“眼中钉、肉中刺”,但苦于隔着巴国和黔中两大蛮夷,始终下不了手。现在秦国的军队在韩国,韩国又与楚国接壤,伐楚一下子就变得简单多了。如此大好时机,秦惠王何乐而不为?
公仲朋抓住了秦惠王的脉搏,很快就与秦国达成了和谈的初步意向。楚怀王得到消息,立马就傻了:秦国不是搞韩国吗,怎么搞来搞去,俩人手牵手冲着我来了?怎么“躺着也中枪”?
为了搅韩、秦的局,保护自己的安全,楚怀王采纳了谋臣陈轸的建议,立即在楚、韩边境地区集结重兵,摆出一副救韩国于水火的架势。
按照陈轸的想法,楚国要摆出的架势不是收拾韩国,而是“拯救”韩国。道理很简单,如果楚国想趁火打劫,等于是逼着韩国尽快出兵伐楚。韩国本来是迫不得已才答应投靠秦国的,如果楚国能站出来撑腰,韩国的态度又会发生变化。
陈轸算计得没错,韩宣惠王见楚国准备来撑腰了,不顾公仲朋的劝阻,执意撕毁了和谈意向书,回敬秦国:有能耐继续打!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