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页(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不妨再举一个例子。

郑国是当时一个很有名的水利人才,秦国的郑国渠就是他修建的。但郑国刚到秦国的时候,他的身份是一个间谍,目的在于修建一个可以水淹秦国的工程。

嬴政刚开始并没有发现其中的秘密,后来发现郑国的真实目的之后,也没有将郑国处死,而是让他继续修建,以便利于关中农田的灌溉,发挥了郑国的专业技术,使得秦国经济实力大增,反而获益匪浅。

最能表现嬴政求贤若渴的还是他试图收用高渐离的故事。他不是不知道高渐离是荆轲的知己好友,但是高渐离的音乐才华实在太让他倾倒了。于是,他将高渐离收容到了身边,并且一再容忍他的刺杀,直到实在无法挽回为止。

正因为有这种“容人之量”的胸怀,秦始皇能够将各种各样的人才宠络在自己身边,为自己服务,为自己尽忠,并最终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后世的暴君自不必说,就是那些所谓的“圣主明君”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又有几个?

总结秦始皇的用人之道,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用人唯贤,唯才是举。

(2)用服从之人。

(3)扶植一批人为己使用。

(4)分设左右丞相,削弱丞相权力,便于自己驾驭。

(5)知人善任。

(6)能够礼贤下士。

(7)赏罚分明。

(8)必要时,杀人树威。

(9)用人不拘一格,不分尊卑。

其实,秦始皇一开始,对李斯、尉缭、韩非、姚贾们并不信任,因为他们都是“外国人”,更不属于自己人,是圈外人。也许秦始皇本人愿意搞五湖四海,但那些秦国大臣——也就是圈内人,却总是顾虑重重,口口声声以国家社稷利益为重,反对重用李斯等人。

在这些人的影响下,秦始皇一度排斥外国人。

实际上,本地大臣们是出于私心,怕那些能人来了,抢自己的饭碗,使自己失宠。对于吃“政治饭”的人来说,失宠,等于结束了政治生命,因而他们百般阻挠。

后来,李斯在《谏逐客书》里,用事实说明了客居秦国的人士在该国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批评秦始皇对人才“不问可否,不问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看过《谏逐客书》后,秦始皇恍然大悟,心里说差点上了圈里人的当,误了“来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的大事。后来投其麾下的韩非,著有旷世之作《孤愤》,秦始皇读后大为倾倒,感慨地说,若能见到作者,死而无憾。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