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我听说圣明的君主治理天下,年幼时就学习知识,成年后用官位来磨砺他的才能,用爵位俸禄来培养他的品德,用刑罚来克制他的恶念。所以,百姓才能通晓礼义,而以冲犯君主为耻。周武王奉行天下大义,推翻了独夫民贼,周公制作礼乐来规范周政,到了成王、康王的大治时期,监狱空置长达四十多年。这绝不是伤残皮肉的刑罚的成效,而是由于教化的推行和仁义的深入人心。而秦代就不是这样了。秦尊奉申不害、商鞅的法令,采用韩非的学说,憎恶圣明帝王的治世之道,倡行贪求财利的风俗,只看虚名而不关注实际,做坏事的人有时会免受惩罚,而做好事的人却不一定能免受刑罚。因此,百官都粉饰虚名假誉而不注重实际政务,表面上忠心侍奉君主,内心却有背叛君主的念头,追逐财利,弄虚作假,不知廉耻。所以遭受刑罚的人很多,被判死刑的人接连不断,但是犯罪现象却层出不穷,这是因为社会风气的败坏导致这种状况的发生。现在陛下统治全国,天下没有不顺从的,但百姓却没有得到您的恩惠,大概是由于您还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吧。《曾子》说:‘尊重所听到的道理,就算是高明了;实践所知道的道理,就算是光大了。高明光大,不在于别的,就在于认真注意罢了。’希望陛下能真诚地信奉您所听到的道理并把它推行开来,那么,您就可以与圣明的三王相媲美了!”
(2)人才之道
董仲舒接下来又着重阐述了人才对于国家的重要意义,指出应通过建太学、赏罚分明来培养人才,鼓励人才脱颖而出。
“平常不注重招徕和尊重士人,而想求得贤才,就好像不雕琢玉石而想得到花纹美丽的玉器一样。招徕和尊重士人的方法,莫过于兴建太学,太学是推行教化的根本和招募贤士的重要来源。现在,让一郡、一国的所有民众都来回答问题,从中却找不到一个符合诏书要求的人才,表明上古圣王之道已经灭绝了。臣希望陛下兴建太学,用学识渊博的老师来培养天下的士人,经常考试以便学生能全面体现自己的才能,出类拔萃的人就可以像泉水一样涌现出来。现在的郡守和县令是百姓的表率,其职责就是上承您的仁德,然后进行传播教化。如果这些表率人物无德无才,就会使君主仁德不能传播,恩泽不能人人尽享。现在的官吏都不能教化民众,有的甚至违反朝廷的法度,用残酷的手段对付老百姓,同坏人勾结,贪求财利,致使百姓贫困孤弱,冤屈痛苦,无法维持生计,与陛下的心愿不合。阴阳不和,凶气充满天地之间,读书人不能顺心,天下百姓得不到幸福,这种后果是由于官吏不称职造成的。
“大部分官吏由郎中、中郎、二千石官员的子弟担任,选任郎官又以家庭富有为条件,这样所选的人未必贤能。而且,古代所说的‘功’,是按照任官政绩的好坏来区分其大小,并不是指任职时间的长短。没有才能的人,任职时间再长,也仍然做小官;贤能的栋梁之材,即使任职时间很短,也可以做辅政大臣。所以,官吏们都尽心竭力,一心做好本职工作而建功立业。现在的情况就不是这样了,累积时日就可以猎取富贵,任期长久就可以升官晋级,因此,很难判断廉洁与耻辱,贤能和不肖。我认为应让二千石官秩、郡守、列侯等官员,各自从所管理的官吏、百姓中选择贤能的人,每年选出二人送到朝廷为宫中服务。这种方法还可以用来考察大臣的才能,以便进行封赏。所选送的人有贤德,就给以赏赐,选送的人不好,就给以惩罚。如果这样,所有二千石官员都会全力以赴地寻求贤人,皇上就可以得到全天下的人才,用他们来为您效犬马之力。那么,三代圣王的功业不难造就,而且陛下的圣明可以直追尧舜。不要用任职时间长短计算功劳,而用贤能作为考察的标准,根据各人才能大小给以不同的官职,核查品行的高低而确定不同的地位,就可以清楚的区别廉洁和耻辱,贤能与不肖!”
(3)天人之道
董仲舒的回答,使汉武帝非常满意,于是又发一策,将继位以来思考的难题统统向董仲舒提出,问个明白。汉武帝问道:“有人说,善于讲明天道的人一定有利于人,善言古代兴亡之道的人也一定会有好的经验提供给今世,所以,我要问天人之间的感应究竟是怎么回事,上可以宏扬唐虞治国之道,下可以吸取桀纣亡国的教训。三王的圣道都有所不同,有所缺憾,但是又有人说,坚持长久而不改动的东西才是治国之道,这意思听起来有些矛盾,请细细给我说来。”
董仲书上书道:
“我听说积少成多,积小成大,所以古代的圣人,都是由卑微而达到显赫,由默默无闻而达到美名远扬。因此,尧从诸侯之位起步,舜从深山之中兴起,应该说他们都是逐渐显赫起来的。话是由自己说出来的,不能收回,行为是由自身做出来的,无法掩饰。言语和行为,是治理天下的重要内容,君子正是凭借着言行而感动天地。所以,能做好一切小事的人,才能成就大事业;能注意一切细微的人,才能功德彰明。积累善德,就像人的身体每天都在增长,而自己却不知道;积累恶行,就像灯燃烧着不知道自己正在消耗油一样。这正是唐尧虞舜成就美名和夏桀商纣令人唾弃的原因。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