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3)推广代田法
代田法是赵过在关中地区农民精耕细作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的一种连年稳产高产的技术。所谓“代田”,就是“一亩三圳”的耕作方法:把田地翻耕整平后,把圳和垄分别开挖,即分出田间的沟和埂,一亩地中分成六等分,以三分为圳,三分为垄,圳垄相间,故称为“三圳”。垄地宽大,圳宽一尺,深也为一尺。播种时,将种子撒在圳中,这样,幼苗长在沟里,既能减少沟中土壤的水分损失,又能减少对叶面的风吹日照,促进了农作物的茁壮生长。以后再结合中耕除草,逐步将垄土锄下培壅苗根,等到盛夏之际作物长成,垄土全部培于苗根,作物根深秆壮,就能经受风旱的侵袭,获得高产。这种耕作土地的方法比不开圳垄的“漫田”每亩可增产一斛左右,经营好的可以达到二斛。第二年再播种时,则在原来垄处开圳,圳处留垄,相互调换一下位置,照样种植。这样圳垄每年交替更换,轮番使用地力,可以不必休闲而起到休耕的作用,这就是所谓“代田”。这种方法使庄稼获得稳产高产,又能保证地力的恢复,把土地充分利用起来。
为了配合新的耕作方法,赵过还改进了许多农具,并由大农拨派能工巧匠专门制作。为了提高耕牛的犁田效率,赵过还推广了新的牛耕方法——二牛三人的耦耕方法。二牛各挽一犁,二人在后扶犁,一人在前导牛,两犁并耕而进。当时二牛三人之力,可耕种五顷土地,平均每人可耕一百六十亩以上,大大超过了以前一家耕种百亩的水平。另外,赵过还发明了三犁共一牛的耧播新技术,这种方法,只需一牛挽犁,一人执犁,三犁并进,百亩地由一牛一人就能耕种。这种三犁共一牛的犁具也叫耧车、挽耧。
代田法是在大田面积上改进农具和耕作技术以求得增产,而在后来出现的“区田法”则是在小面积上要求精耕细作少种多收,走上了园艺化的道路。二者全面反映了西汉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水平。
区田法是汉成帝时农学家汜胜之总结关中农民丰产经验后提出的耕作方法。它把耕地分为上农区、中农区和下农区三部分,上农区掘土方深各六寸为一区,每区相间九寸,一亩地可掘三千七百个区。耕种时,先把土地深翻,调和土壤,施足底肥,增强其蓄水保肥能力,使作物根系得以充分发育;其次选择良种实行浸种点播密植,不同的作物安排不同的密植程度,盖土薄厚,下种深浅也不相同,以确保通风透光和顺利出芽;最后是加强中耕灌溉,随时松土锄草,保持适当的湿度,合理进行浇灌。这种园田化的耕作技术可以不择地段,不拘作物,通过深耕、足肥、勤灌和精心管理,就可以在较小面积上获得高产。据说有男女两个劳动力的一户小农家庭,只需耕种十亩土地,便足够全家多年的消费了。但这种耕作方法也有它的不足,就是花费工力太大,不能大力推广,无法多种地。所以,在西汉时期,区田法不如代田法影响力大。
司马光说:天下人才辈出。汉武帝先是喜欢征服四周蛮夷建功立业,朝廷中就有许多勇士,为其开疆拓土,无不如愿。到后来休养生息,重视农业生产,又有赵过等人教导百姓如何耕作,使百姓们获得很大的收益。同一位君王,前后的兴趣爱好迥然不同,而总有人才相应。假如汉武帝兼有夏禹、商汤、周文王的气度,以复兴商、周时期的太平盛世,难道会没有像夏、商、周三代的辅佐之臣吗!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