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陈蕃被罢免之后,朝廷文武大臣十分震惊惶恐,从此没有人再敢为党人求情。贾彪说:“我如果不往西到京都洛阳一次,大祸没有办法破除。”所以,他就亲自来到洛阳,说服城门校尉窦武、尚书魏郡人霍等人,让他们出头救援党人。窦武上书说:“自从陛下登极之后,还没有推行过善政。常侍、黄门作奸犯科的很多,争着寻求封官赐爵。回想西京长安时代,阿谀奉承的官员把持朝政,最后江山不保。现在没有牢记以往失败的教训,反而重蹈覆辙,我担心秦朝二世胡亥灭亡的灾难,迟早一定会又一次降临,赵高等人的祸乱,早晚都会发生。最近,因奸臣牢修捏造出朋党之议,便逮捕前司隶校尉李膺等入狱,严刑拷问,牵连多达数百人,关押多年,却没有确凿的证据。我以为,李膺等秉着忠心,坚守节操,是为了筹划治理王室的大事,他们才真正是陛下的后稷、子契、伊尹、吕尚那样的辅佐大臣。这样的人反而被扣上莫须有的罪名,遭受奸臣贼子的陷害冤枉,这使得天下寒心,海内失望。只有请陛下留心考察澄清,立刻予以释放,以此来满足天下人翘首期望的心愿。现在,尚书台的亲近大臣,如尚书朱、荀绲、魏朗、刘矩、尹勋、刘这些人,全是国家的忠心贞士,朝廷的贤良辅佐;尚书郎张陵、妫皓、杨乔、苑康、边韶、戴恢这些人,举止文雅,精通国家的典章制度;朝廷内外的文武官员,英才济济。可是,陛下却只信任左右亲近,依靠奸佞邪恶,派他们在外主管州郡,在内作为心腹。您应该把这批奸佞邪恶之徒相继予以撤除,调查和审问他们的罪状,严加惩处;信任忠良,分辨善恶和是非曲直,使邪恶和正直、诽谤和荣誉各得其所;按照上天的旨意,让善良的人出任官职。要是能这样,天象灾异的征兆可以消除,上天的祥瑞很快就能到来。如今,虽然偶尔也有嘉禾、灵芝草、黄龙等出现,可是,祥瑞发生肯定是由于有贤才,福佑降临肯定是因为有善人,如果有恩德,它就是吉祥,没有恩德,它就是灾祸。眼下陛下的行为不符合天意,故而不应该庆贺。”奏章递后,窦武即以生病为由辞职,同时缴还城门校尉、槐里侯的印信。霍也上书搭救党人。桓帝稍微息怒,派中常侍王甫到监狱审问范滂等党人。范滂等人颈戴木枷,手腕戴铁铐,脚挂铁镣,布袋蒙头脸,暴露于台阶下面。王甫一个个责问说:“你们互相之间推荐,像嘴唇和牙齿般地结成一党,到底有什么打算?”范滂回答说:“孔丘曾经说:‘看见善,立刻学习都来不及;看见恶,好像把手插到滚水里,应该迅速停止。’我希望奖励善良让大家同样清廉,嫉恨恶人让大家都明白卑污。本以为朝廷会鼓励我们这么做,可没有想到这是结党。古代人修德积善,为自己谋取多福。现在修德积善,反而身陷死罪。我死了以后,但愿将我的尸首埋葬在首阳山之侧,对上不辜负皇天,对下不愧对伯夷、叔齐。”王甫被范滂的言辞感动了,怜悯他们的无辜遭遇,就让有关官吏除去他们身上的刑具。而李膺等人在口供中,又牵涉出很多宦官子弟,宦官们也害怕事态继续扩大,就请求桓帝以日食为由将他们赦免。六月初八,桓帝下诏,大赦天下,改年号。党人总共二百余人都被遣送回各人的故乡,他们的姓名都被编写成册,分送太尉、司徒、司空三府,终身不再录用。
3.第二次党锢之祸
永康元年(公元167年),汉桓帝去世。汉桓帝尽管有过三位皇后、十多位贵人,而且还有数千宫女,可都没有为他生下一个儿子。这样,汉桓帝死后由谁继承皇位又成了难题。最后,汉桓帝末任皇后窦皇后的父亲窦武选中了亭侯刘宏。刘宏便被窦武等人推上了皇帝的宝座,即汉灵帝,当时汉灵帝仅有十二岁。
窦氏按照前朝旧例,以皇太后身份临朝主持政务,将窦武任命为大将军,执掌全国最高军权,又重新任用在党祸中被罢官的陈蕃,令他以太傅身份行尚书事,也就是掌握全国最高行政权。陈蕃与窦武一文一武,一道辅政。
汉灵帝即位没过多久,东汉政治史上便发生了两件大事。建宁元年(公元168年),大将军窦武和新任太傅陈蕃想一道翦除宦官势力,没想到反被宦官提前行事,被处死。建宁二年(公元169年),宦官集团再次发难,诬蔑李膺、杜密等人结党为乱,导致第二次党锢之祸,杀死士大夫一百多人,流放、免官、禁锢六百多人,逮捕太学生一千多人。宦官们将东汉政治推进了最黑暗的时期。
(1) 窦武、陈蕃被诛
涿郡人卢植上书劝告窦武说:“你现在在汉王朝中所处的地位,就如同姬旦在周王朝所处的地位一样,拥戴圣明君主,关怀全国百姓,人们认为这是你最大的功劳。皇室的血统关系,其实一脉先后相传,你只不过按照图牒的次序,确立皇帝人选,这又有什么功勋?怎么可以贪天之功?我奉劝你辞去朝廷给你的奖赏,以保全你的身份和名誉。”窦武没有听从。卢植身长八尺二寸,说话的声音就像洪钟一样响亮,有很高的节操,性情刚正坚毅。年轻的时候跟随马融学习儒家经书,马融性格豪放不羁,经常让女伎在面前载歌载舞。卢植在座下听讲多年,一直没有斜视一眼,所以马融对他非常敬重。
窦太后为了报答陈蕃往昔对她的恩德,特地封他为高阳乡侯。陈蕃上书推辞说:“我听说分割国家土地作为封爵食邑,是以功劳或恩德作为标准。我没有清白廉洁的品行,可我羡慕正人君子‘不是用正当的方法得到的东西,不接受’的做法。要是我接受封爵而不辞让,不要脸面坐上这个位置,会使皇天盛怒,把灾祸降到百姓身上。我渺小的身子,又向何处寄托!”窦太后不允许。陈蕃执意推辞,奏章总共上呈有十次之多,最后还是不肯接受封爵。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