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善于把握机会,一方面让李鸿章容易成事,另一方面让李鸿章避开了很多艰难险阻。李鸿章从不大张旗鼓地提出政治口号,他是一个讲究实际的人。他的做事,都是从人力和金钱,以及通过朝廷的支持来实现。在李鸿章看来,大清国的变法和改变,假如没有权力做保证,没有时间的慢慢荡涤,必然会成为一句空话。只有权力在手,才能先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才有说话和改变的权力。政治,就是这样,说复杂就复杂,说简单其实也简单。
所以,李鸿章对权力有超乎寻常的热衷。
李鸿章的这个爱好让他吃尽苦头。慈禧是权术的高手,她采用了“平衡术”的统治手法,即扶植一派牵制一派、支持一派压抑一派。洋务派大规模引进西方近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引起了以大学士倭仁为首的顽固派的不满。慈禧就有意识地支持、纵容顽固派。洋务派每有一项新的举措,顽固派总要跳出来争斗一番,给洋务派设置障碍。众所周知的同文馆设天文算学馆的争论即为最典型的一例。慈禧还放纵清流派,借用他们的言论牵制洋务派。被奕、李鸿章推许为“第一流”洋务人才的郭嵩焘,出使英国归来后,在“清议”的攻击下,只得卸任返回湖南老家,他写的《使西纪程》也遭到诋毁,终至毁版。
非但如此,慈禧还在洋务派之间搞平衡术。当年,曾国藩湘系集团势力过于强大,清廷就放任李鸿章淮系集团,使之与湘系集团抗衡。曾国藩死后,清廷又支持左宗棠集团来与迅速发展起来的淮系集团抗衡。左宗棠去世后,清廷又扶植张之洞。张之洞在两广总督任内练新式军队,办军事学堂,创办枪炮厂,开矿务局,移督湖广后又开办汉阳铁厂,设纺织四局,筹办芦汉铁路,成为后期洋务派首领,与李鸿章分庭抗礼,有“南张北李”之称。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这个要职,从同治十三年(1874)起,清廷都任命湘系集团的刘坤一、沈葆桢、彭玉麟、左宗棠来担任,用意就在于牵制北洋淮系势力。
当李鸿章被牢牢限制的时候,他想要做成事,就只能等机会。而这样的机会,只有在矛盾最激烈的时候,才会稍微打破制衡的常规,才会让李鸿章暂时宽松一下,破一下格。
办海军一直是李鸿章的梦想,朝廷经过“海防”和“塞防”的争论之后,终于同意筹建海军。正当各省督抚的意见基本汇齐,预备着手办理的时候,1875年初,同治帝驾崩,海军之事,又被耽搁了一阵。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朝廷任命李鸿章和沈葆桢为南北洋海防事宜督办,但没两年,沈葆桢去世,兴办海军的重任,落到了李鸿章一个人的肩上。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