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做人,尤其是作为领导,不能太刻薄,也不能太死板。虽然一个人结党营私是不对的,但对部下尽应有的呵护,则是作为领导的责任。
李鸿章的淮军之所以成为铁板一块,与李鸿章对部下的极尽袒护是分不开的。
其实,在曾国藩幕府的时候,李鸿章这个特点就显露出来了。
湘军元老李元度在守卫徽州时,因贪功心切,违背曾国藩“只可固守,不可出城决战”的告诫,率军出城,与进攻徽州城的李世贤太平军对阵,大败失利后又率先逃跑,造成全军溃散,徽州失守,门户顿开,致使曾国藩驻守的祁门危在旦夕。李元度惧罪,不敢前往祁门,在外躲避了一个月,不得已才回到大营,却并未戴罪听候处罚,而是私下向粮台索要欠饷,径自回湖南去了。治军严明的曾国藩大怒,再也不顾往日的情分,决心挥泪斩马谡,准备向朝廷参劾李元度。
李元度原为曾国藩的门生,咸丰三年(1853)便充任曾国藩的幕僚,其资历仅次于曾国藩的老友郭嵩焘、刘蓉等人。咸丰四年(1854)冬,曾国藩被太平军大败于九江、湖口,羞愤之下投水自尽,被李元度等人救起,强行搀架,送入罗泽南的大营,李元度对曾国藩有过救命之恩。而且在曾国藩处境最为艰难窘迫之时,就连郭嵩焘、刘蓉等人都避而不见,唯有李元度不离左右,共度危局。二人患难与共长达六七年之久。
曾国藩弹劾李元度,遭到李鸿章的坚决反对。
李鸿章认为此系忘恩负义之举,于是率全体幕僚为李元度求情。曾国藩不为所动,李鸿章则声言,如曾国藩坚持参劾李元度,将不为其草拟奏疏。曾国藩仍坚持参劾,表示你不草拟,我可以自己亲自草拟。李鸿章认为曾国藩此举,气量太小,寒了大家的心,所以愤然离曾国藩而去。
李鸿章替李元度出头,还有替人打抱不平的意思,但在处理鲍超与刘铭传的关系上,则是存在明显的偏袒了。
太平军失败以后,捻军重整旗鼓,日渐壮大。鲍超会同淮军刘铭传在湖北尹隆河(尹隆河战役)夹攻东捻军。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