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页(1/1)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显然,全球的货币供应都呈短缺势态,从朝鲜到日本,从越南到爪哇,从印度到奥斯曼帝国(Ottoman Empire),从北非到欧洲大陆。只有马来半岛的商人自行其是,以当地盛产的锡金属来铸造钱币。但简单地说,这些都不能发挥作用:钱就是不够用。以往支持共同货币(尽管在单位、重量和精度上并非一直统一)并让全球认可的贵重金属出现了问题。

在如此艰难的时刻,气候的变化很可能会使局势变得更糟。中国出现了饥荒、罕见的旱灾和严重的洪涝,证明环境因素对经济发展造成的重大破坏。据南北半球冰芯中的硫酸化物研究显示,15世纪是一个范围极广的火山活跃期,并导致全球变冷,给整个干草原世界带来严重打击。特别是在15世纪40年代,食物和饮水的短缺预示着一次大迁徙的到来。总而言之,这是一个停滞、困苦、奋力求生的时期。

气候变化的效应波及了地中海到太平洋的所有地区。人们对世界的改变深感不安。尽管帖木儿帝国的兴起并未给欧洲世界造成大范围恐慌,但奥斯曼帝国的兴起的确引发了人们越来越多的焦虑。奥斯曼在14世纪末席卷博斯普鲁斯海峡,击败了拜占庭人、保加利亚人和塞尔维亚人,在色雷斯和巴尔干站稳了脚跟。君士坦丁堡命悬一线,成了一座陷入穆斯林重重包围的基督教孤岛。危在旦夕的他们多次向欧洲王国乞求军事援助,均未得到回应。1453年,帝都陷落,穆斯林终于夺取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基督教王国,再次显示出伊斯兰世界的强大优势。在罗马,当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消息传来时,据说人们捶胸顿足、哭号呐喊,教皇为困在城里的人们默默祈祷。但欧洲在关键时刻没有出手相助,现在一切都已为时过晚。

君士坦丁堡的命运引起了俄罗斯的密切关注,在他们看来,穆斯林的复活预示着整个世界将濒临末日。长期以来,东正教一直有一个预言,说耶稣将在第八个千年降临,亲自主持最后的审判&mdash;&mdash;而现在看来,那一时刻似乎即将来临:恶魔的力量已经崛起,已然对基督教世界产生灾难性的冲击。宗教高层对于<a href=https:///tuijian/moshiwen/ target=_blank>末世</a>预言深信不疑,遂派一名教士前往西欧探听消息,看看末日究竟会是在哪一天。还有人觉得既然末日即将来临,计算复活节或其他圣餐日的具体日期已经没有意义。根据俄罗斯所使用的拜占庭日历,末日似乎已清晰可见。如果将耶稣诞生之前的5508年作为创世纪的话,世界末日就在1492年的9月1日。

在欧洲的另一端,也有一群人同样相信世界末日即将到来。在西班牙,随着宗教和文化矛盾的加剧,人们渐渐将注意力集中到穆斯林和犹太人身上。前者被从安达卢西亚(Andalusia)武力驱逐而出,后者则被迫信奉基督教,否则将被逐出西班牙或处以死刑。穆斯林和犹太人绝望地变卖资产,而且必须廉价出售。这让投资商占了便宜,他们用几件衣物就能换取大片的葡萄园,地产和房屋均以非常便宜的价格入手。关键是,在未来的十年里,这些廉价资产的价值将无限飙升。

许多犹太人选择前往君士坦丁堡。他们受到城市新主人的欢迎。“你们将费迪南德誉为贤明的君主,&rdquo;据称巴耶塞特二世(Bāyezīd II)在1492年欢迎犹太人到来时这样说,“但他驱逐了你们,他使自己的国家陷入贫困而让我变得富裕。&rdquo;这不仅是口头上说说,当时的场景会让今天的人难以置信,但却与伊斯兰早期阶段遥相呼应:犹太人获得的不仅是尊重,而且还受到了热烈欢迎,新移民的权益得到法律保护,而且他们还在许多方面获得了当地人的帮助,得以在陌生的国度展开新的生活。容忍是一个社会自强自信的主要标志,反观基督教世界,却越来越走向愚顽和激进主义。

不少人对宗教信仰的未来颇感担忧,其中就有一个名叫克里斯托弗?科隆(Christopher Col&a)的男人。虽然按他自己的推算,离基督的第二次降临还有155年,但他为那些所谓的“虔诚者&rdquo;对基督教的敷衍了事而感到愤怒,特别在看到欧洲对耶路撒冷的陷落似乎漠不关心后。带着一股热情和执着,他拟订了一系列计划,准备展开新一轮解救圣城的行动,同时也准备重新追逐亚洲廉价而多产的贵重金属、香料和宝石&mdash;&mdash;他说,如果我们能够从事这些贸易,就可以轻松筹得解放耶路撒冷所需的资金。但问题是,他身在伊比利亚半岛,那是地中海最远的边缘地带,这使得他的宏伟理想几乎等同于白日做梦。

也许,可能还有一线希望。毕竟像佛罗伦萨的占星家和地图专家保罗?托斯堪尼(Paolo Toscanelli)就曾提出过,从欧洲的边缘向西航行或许也可以抵达亚洲。在为这一鲁莽大胆的观点费了一大通口舌之后,科隆的计划最终得到了认可。他准备了一封写给大汗的致敬信,大汗的名字空着,等到知道确切的名字后再填上&mdash;&mdash;拯救耶路撒冷的伟业即将起航。他雇佣了翻译,以便和蒙古首领交谈;他还聘请了懂希伯来语、迦勒底语(与耶稣及门徒所操的亚拉姆语关系密切)和阿拉伯语的专家,可能在和大汗以及臣僚的交往中派上用场。如某位学者所说,也许欧洲日益浓厚的反伊斯兰情绪,正预示着西欧与远东最佳沟通时机的到来。

1492年8月2日,也就是俄罗斯人预计的世界末日到来前的一个月,三艘大船从西班牙南部的巴罗斯?德拉弗龙特拉港(Palos de Frontera)起航。当他的船队朝着未知的地域进发时,这个叫科隆的人&mdash;&mdash;更为人熟知的名字是克里斯托弗?哥伦布(Christopher Columbus)&mdash;&mdash;意识到他可能是在做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他将要把欧洲的重心从东方转向西方。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